????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高云)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公示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長洲區的下俚歌、梧州粵劇團的梧州粵劇、岑溪市的岑溪竹芒編織手工技藝等榜上有名,梧州市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進一步擴大。
????2014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開始申報。為做好此次申報工作,梧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組織專家進行篩選、論證、評審,從市級“非遺”項目中選出10個項目參與申報。
????據了解,梧州市長洲區的下俚歌、梧州粵劇團的梧州粵劇,蒼梧縣的蒼梧鯉魚舞、蒼梧麒麟白馬舞,岑溪市的岑溪竹芒編織手工技藝,蒙山縣的潘公平跌打還魂丸、蒙山縣的瑤族婚嫁習俗,藤縣的乞巧節等8個項目入選“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梧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文化遺產科科長葉羽脈表示,這意味著梧州市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體系進一步擴大。今后,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大挖掘、整理力度,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建設工作,及開展“非遺”文藝展演。
????有文化人士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重在“活態傳承”。針對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管理分散、年齡趨老的現狀,應盡快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鼓勵和支持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進一步推進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