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梧州日報記者 梁萍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人大常委會和政協常委會報告,都多次提到要加快推進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作為我市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受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普遍關注。
建設提升乃發展需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發展戰略和重大民生工程來抓,不斷增加城市建設項目和投入,城市空間得到明顯拓展,市容市貌也有了較大改善。去年10月23日,市委、政府發出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動員令:計劃投入461億元建設154個項目,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讓城市功能更完善、市容更整潔、交通更有序、環境更優美、市民更文明、社會更和諧。
市委、市政府的這一戰略部署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一致贊賞。代表、委員們認為,當前我市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深入實施,尤其是廣東、廣西兩省(區)合力打造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加快建成西江黃金水道上向東開放的龍頭城市,需要提升城市空間和功能作為強有力的載體和支撐。
政協委員蘇淑梅和蒙英說,目前我市的城市空間還是比較有限,極大地限制了產業布局的提升、功能分區和公共配套的完善,不利于產業的提質升級。市政協委員楊發華說,現有河東老城區和河西片區的公共服務設施也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以及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期盼,亟需進一步予以改造和提升。
群眾關切需著重解決
按照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的部署要求,有關部門將重點加大城市建設和管理,完善城市規劃,加快推進舊城改造,拓展城市新區,開展城市街道、公園綠化美化改造,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加大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等方面工作。
人大代表藍盛新說,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結合我市城市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把城市建設中需要解決和推進的主要問題和內容都囊括在內,投資之大、項目之多、涉及面之廣,在我市歷史上是少有的。
不少代表和委員認為,城市建設提升既要立足長遠建設發展打好基礎,更要看到實施過程中群眾反映的問題,著重在解決好問題上下工夫、見成效,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顯,群眾反映強烈,市政協去年針對這一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提出12條“治堵”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納,列為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的重要舉措之一。
政協委員甘日文曾就我市的“停車難”問題提出過意見和建議。他希望,在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能更加貼近群眾、傾聽百姓呼聲,堅持問題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扎扎實實把改善和增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加快市區主要道路修復和改造,加快西江三、四橋建設,推進城市環境美化、亮化等。
合力謀篇待真抓實干
“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既是全市圍繞中心、統籌推進的戰略部署,也是事關市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市民了解、支持和參與。”政協委員李建華說。他表示,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中的各項工作內容和目標任務,應該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宣傳,提升群眾知曉度,讓大家了解市委、市政府的施政理念、工作部署、計劃安排和實施進展,爭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一些代表和委員認為,在推進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時,應結合具體情況,既要聽取部門和專家的意見,又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接受群眾監督,不斷提高工作方案和措施的前瞻性、科學性,促進城市建設更符合實際發展需求和群眾期盼。
政協委員莫揚傳從加強城市生態旅游規劃建設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梧州山水特色明顯,嶺南風韻突出,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城市建設提升應該與歷史文化、舊城保護改造、山水特色以及商貿旅游結合起來,運用騎樓城等文化元素,營造標志性建筑和景觀品牌,融現代城市構架于自然風光和文化內涵之中,打造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城市。蘇淑梅和蒙英也分別從合理規劃城市產業布局、促進產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
代表和委員們表示,只有群策群力,真抓實干,才能把我們的城市規劃得更好、建設得更好、管理得更好,加快建成綠色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