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2015年上半年,共有301家商業銀行發行了34731款個人理財產品。在2015年上半年中,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發行量超過50%,達17389款,而債券與貨幣市場類占比則為44.98%,發行量為15620款。相對于2014年而言,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發行量有所上升。結構性產品發行1587款,占比4.57%。
趨勢 下半年收益率仍可能下降
普益財富分析表示,截至2015年6月25日,整個上半年中,一個月以下的不同期限的保本人民幣非結構性個人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其他期限類型低不少,同時其本身也呈現出一個明顯的向下趨勢,從1月份的3.69%到6月份的2.79%,下滑0.90個百分點。而其他各期限類型理財產品收益率表現較為接近。由于長期限的產品收益率并沒有明顯優勢,投資者將更加偏愛短期限的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其他各期限類型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呈現出向下的趨勢。
從走勢來看,2015年上半年中長期限的理財產品發行量都有微弱的向上的趨勢,包括“3—4個月”、“4—6個月”、“6—12個月”。而發行量占比較高的短期理財產品“1—2個月”、“2—3個月”在發行量上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普益財富研究員魏驥遙魏驥遙分析指出,今年下半年,作為完成利率市場化的標志性一步,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也是大概率事件,屆時,存款也將對理財產品市場形成極大沖擊,尤其是保本類理財產品,預計下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仍將保持下降趨勢。
熱點 銀行配資有嚴格控制
股市調整,杠桿盤也大面積觸發強平價格,遭受爆倉風險。過往火爆異常的配資業務再度成為了市場的焦點所在。日前,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在研究報告中分析表示,估算杠桿資金存量約為4萬億元左右。從投資者的資金來源看,當前銀行進入配資的杠桿基本在1:2左右。如果股市繼續調整,下一步風險將從配資公司、散戶傳染到銀行。因此,需要做好帶杠桿市場調整的控制風險預案。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肖立強公布的一份調研紀要也顯示,目前參與配資業務的主力是股份行和城商行,股份銀行中配資規模高的約到2000億元左右,少的城商行只有幾十個億,其他銀行配資規模做得不大。
肖立強粗略測算,在銀行體系中,包括通過傘型信托、結構化信托、兩融受益權等模式開展的配資規模大概1萬億左右。相比券商融資目前余額約1.8萬億還是相對較少。從銀行角度看,股市快速下跌對銀行配資業務及資金安全(壞賬)的直接影響是比較小的,因為銀行這塊業務的安全墊比較大。
下半年 購買半年期以上產品為宜
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恒生銀行環球市場主管黃偉鴻建議,下半年投資者在資產配置的時候,需要更注意低風險和高風險資產的搭配。低風險產品中,銀行理財產品依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黃偉鴻表示,下半年理財產品至少要買半年的產品,最好做到一年期。“因為利息會繼續降,去年年初,我記得6.3%收益的理財產品也有,但現在沒有了。所以我認為買理財產品,買的時間越長越好。或者買一些債券基金,利率也比較樂觀,這是比較安全的投資。” (據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