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腦前,蘇海峰的QQ、微信聊天打字輸入每分鐘達120字,不比普通人遜色。
??? 龐廣蛟 文/攝
????在“黑暗世界”里游弋了28年,沒有黑暗與光明的概念,但他的心靈是亮堂的。經過歷練,除了不能看見這個世界外,他與平常人沒什么兩樣,在電腦前,他在QQ、微信聊天打字輸入上更勝很多普通人一籌,聽音速度更是常人的三四倍
????日前,自強不息的蘇海峰開啟了他“從一張床做起”的盲人按摩事業。自稱活在無聲的世界里的蘇海峰,雖然不能看到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和高樓大夏,也不知道人是啥模樣,但他能用聲音感受這個世界,在我等明眼人聽來語速都過快的聲音中,他能一字不漏又準確無誤地聽懂,并“翻譯”給我們聽,同時靠聲音讀屏,自如上網“沖浪”,還遠程教人電腦知識和如何解除故障。
????20年“倒騰”18臺收錄機
????1987年7月,蘇海峰出生在岑溪,父親是一名機關工作人員,母親是一名護士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3個月大時的一次發高燒用藥和輸氧不當,造成小海峰視神經萎縮直至看不見東西。外婆怕女兒女婿丟下小海峰不管或待不好,甚至央求將小海峰交給她養。哪有不疼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先后將他送到南寧和北京治療,但無功而返。
????自小就視覺障礙的小海峰不因此而哭鬧。在他的眼里和頭腦意識里,沒有光明與黑暗的概念。普通人以為他活在黑暗世界里,他反問什么是黑暗和光明,他說就是遇到太陽強光時感覺眼睛有點熱。他是用耳朵和心感知這個世界。他說并不是盲人的耳朵特別靈,其實明眼人與其一樣靈,只是明眼人是有了眼睛的“分心”,所以耳朵派不上太大用場。五六歲時,一次姨媽拿桌子上的鑰匙,他當即就說錯拿媽媽的鑰匙了,他是從細微的不同聲響判斷,還能憑聲響將掉在地上的不同水果分辨出來。
????小海峰對聲音如癡如醉,父母給他買了錄音機和收音機,磁帶被他倒來倒去,如果父母說要聽哪一首歌,他能憑聲響準確無誤倒到哪一首歌。20歲以前他就用爛了10臺錄音機、8臺收音機和5部手機。
????獨自坐火車長途出行
????13歲時,父母請了岑溪一個懂盲文的老師教小海峰學“六點子”。小海峰對這稱點字、凸字的盲文(每一個方塊的點字是由六點組成,左側從上到下為123,右側為456,叫一方。 它是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于1824年創造的)很感興趣,但學了兩個月都沒有什么長進。2000年秋,父母從網上知道南寧有較好的盲聾啞學校并送他入學。由于當年小學一年級招生人數少開不成班,小海峰只好直接讀二年級了。這注定了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艱辛。
????為把盲文點位背熟,因為手感還不過關,摸不出字來和或者反應慢。一位黃姓熱心盲人女同學為他摸字讀題和讀書本上的漢字,讓海峰一邊聽一邊在盲文板上寫,一邊自己努力學習摸盲文書。這樣,經過大約兩個月時間,海峰終于跟上全班的學習步伐,會摸“六點子”讀文了。在南寧盲聾啞學校主要是學盲文,較少接觸電腦。蘇海峰說,數理化都可用盲文表示,但他對數理化不感興趣,盲人也無法做物理和化學實驗。
????在中小學,蘇海峰曾認為自己是盲人,自己看不到衣服的臟否,于是很少換洗衣褲,以致身體偶有汗酸味,同學不愿意接近他。他知道后變得勤換衣服講衛生了。
????初中畢業后,蘇海峰到河南省針灸推拿學校就讀。父母送他上了火車,他就獨自去洛陽火車站,那里有視弱或視力正常的同學接車,然后坐公交輾轉到學校。后來去成都和梧州市區工作都是自己坐火車和公交。
????讀中專的日子里,蘇海峰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跑步和做俯臥撐。跑步是由有視力的同學在前面,盲視同學三三兩兩拽著衣服結隊跑,踩腳跟是經常發生的事。俯臥撐則為從事按摩練就手力。
????一分鐘打字120個
????采訪時,只見蘇海峰在手機屏幕上用兩個手指旋轉,筆者問是不是在調節音量?海峰說這是讀屏的一個特殊手勢,叫轉子。專為盲人設計的讀屏幕軟件有多種,他常用的是蘋果Voiceover語音讀屏軟件,支持中文等29國語言。蘇海峰說,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讀屏軟件和雙拼(指漢字的聲母、韻母各用一個字母或個別符號代替構成的拼音編碼,采用這種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時,用戶只需要擊鍵兩次便可以鍵入一個漢字的拼音)的應用,盲文的作用越來越弱化,同時卻將盲人解放出來,更加拉近與常人的距離。盲文畢竟摸字速度慢,且一本厚厚的盲文書本沒多少字,也很少盲文書籍賣。他讀的中篇小說《盜墓筆記》就是通過讀屏軟件聽完的,洋洋灑灑數十萬字,如果是盲文書籍有一尺厚。蘇海峰一口氣背出zh ch sh 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分別用v i u i z v k b q x t or j f n p p h g s代替給筆者聽。這不知要花費他多少個日夜用心思用心去記。
????采訪時,筆者加了蘇海峰的QQ號碼,不到一分鐘時間他就確認通過。現場采訪了2個多小時,在準備寫稿時“意猶未盡”,特別是一些盲文等知識不是很明了,于是筆者采用QQ問答方式與他繼續“對話”,兩個小時的QQ采訪,顯示的字數是13800多字,且他發來一些名詞術語的網絡鏈接,字數的80%為他的回答,可見他的打字速度之快。如果換成我們,選字就要花去很多時間。如打拼音為“pang”的字,光標選字的時候,讀屏軟件是這么說的:龐大的龐,胖子的胖,旁邊的旁,乒乓的乓,姓逄的逄,磅秤的磅,磅礴的磅,滂沱的滂,彷徨的彷……選字就要費很多時間。不過不用擔心,在我們聽來語速是我們平常朗讀的三四倍之快的聲音,蘇海峰卻能準確的聽懂并“翻譯”給我們聽。這是何因?蘇海峰說,你們常人能一目十行看書讀報,我作為盲人也能聽力比常人快幾倍,就是這個道理。
????蘇海峰用的電腦,顯示屏成了擺設,有的只是比常人用的電腦多了一個讀屏軟件的配套語音播放器,按鍵盤也讀出鍵名,播放器就相當于常人的眼睛。對于一個盲人來說,蘇海峰的打字速度驚人,每一分鐘能打120個左右的漢字。
????網絡建群幫助他人
????蘇海峰雖是盲人,但過上了與常人無異樣的生活,且繽紛多彩。
????每天,他都電腦上網和玩轉手機聽小說和聽新聞,并將語速調成明眼人閱讀速度的三四倍,由此閱讀量是我們無法比擬的。從《人民日報》、《羊城晚報》到《梧州日報》、《西江都市報》,從新華社、鳳凰網、搜狐網、中央電視臺到梧州電視臺、梧州電臺新聞等,無所不“聽”,這也練就了他流暢、豐富且有一定文采的交流語言。
????他創建有盲聾啞QQ和微信群,每天游弋其中暢談國家大事和家長里短,經常遠程指導群友解決包括重裝系統等電腦故障和如何應用讀屏軟件,讓更多的“盲友”逐漸過上接近常人的生活。在他的盲聾啞QQ和微信群,還有全國各地盲聾啞人的朋友加進來,他們都知道QQ名為“阿峰——廣西岑溪”的蘇海峰熱心傳授電腦知識和解決故障以及手機使用辦法。
????阿峰還是個音樂迷,他的歌唱得不錯,在南寧時曾獲南寧第五屆中小學藝術節初中組重唱一等獎和器樂類特等獎,他經常將自己唱的歌發到QQ和微信圈與網友分享。
????阿峰不愿永遠活在父母的蔭庇下。中專畢業前的2010年夏天,他到成都一家按摩院實習,開始的兩三個月里,手指累和疼得要掉眼淚,但他認定“不吃苦中苦哪有世間財”這道理,從來沒有放棄技術上的學習和提升。2011年秋至2013年的底,他在成都打工兩年,雖然成都的小店打工只有不到兩千塊錢的工資,但他省吃儉用給家里寄了1萬多元支持家里建房。2014年,阿峰在梧州市區打工,每月有3000元進賬。父母擔心他的婚事,叫他回岑溪創業,按摩室就設在自家房子,靠近岑溪婦幼保健院后背的興寧一街。他打算從“一張床”做起,逐漸增加人手擴大規模。他對筆者說了一句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