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座山“青”,讓每一條河“凈”,讓每一條路“通”。
????2015年,梧州市大力推進“美麗梧州·生態鄉村”建設活動,全市上下共夯生態之基、凈生產之源、優生活之境,筑美好家園。
????回望2015年,梧州市委、市政府以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為支撐點,走生態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道路,現在,環境整治行動已成為村民的日常行為習慣和自覺行動。通過鄉村保潔協會建立起“生態鄉村”的長效機制,讓一幅美麗梧州鄉村新畫卷不斷鋪開,畫卷上寫滿了文明和幸福。
????蒙山縣長坪村抓實生態鄉村工作,在保護好青山綠水同時,先后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水韻瑤寨”,對民居立面、道路、觀光水系等進行改造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關新/攝
????采寫: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 洋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為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推進鄉村建設上臺階、上水平,梧州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起全面啟動“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
????2015年,梧州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為支撐點,結合各地實際,突出特色主題,走生態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在全市掀起了生態鄉村建設的熱潮。
????藤縣象棋鎮道家村先后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 “廣西森林村莊”等稱號,并在2014年摘取“五星級廣西鄉村旅游區”的桂冠。許景才/攝
????創新垃圾清運模式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影響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處理好農村垃圾,生態鄉村建設活動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2015年12月15日上午9時,在蒙山縣縣城與陳塘鎮之間的321國道,一輛車身標著“美麗蒙山·生態鄉村”的垃圾清運車沿著公路往返作業。
????每當經過路邊一排擺放整齊的垃圾桶,垃圾清運車就伸出機械臂,將垃圾桶鉤起,將桶中的垃圾倒至車內,清運一桶垃圾用時不到一分鐘,作業過程便捷高效。
????“對比保潔員使用農用車和鏟車清運,機械集中清運垃圾的效率更高,耗時更短,政府財政支出也減少了?!泵缮娇h住建局副局長曾令春說,目前蒙山縣所有鄉鎮均已采取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清運垃圾的方式,全縣日均清運處理垃圾數十噸,蒙山縣鄉鎮的“臟、亂、差”現象大為改觀。
????2015年,梧州市加大對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合理規劃了19個鄉鎮垃圾中轉站的地理位置、類型和大小,建立以縣城為中心的農村垃圾“村收鎮運縣處理”20公里范圍內全覆蓋的基本模式,針對偏遠鄉村,采取“村運村收村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就地處理垃圾,基本實現“垃圾不出村”。
????在生態鄉村工作中,岑溪市結合鄉村公園、生態旅游、休閑農莊等新型業態設計示范村屯,打造一批特色生態示范村。卓尚坤/攝
????發動群眾激活干勁
????生態鄉村理念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真正的動力來自群眾主體作用的發揮。
????2015年12月16日,藤縣象棋鎮龍鳳村大化組,村屯入口至村落深處鋪設的環村水泥路接近完工。
????“力爭在2016年春節前完工貫通,讓外出打工的返鄉父老走上堅實的水泥路?!贝蠡M“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理事會會長劉定侃表示,修路過程中,村民們積極主動為道路建設讓屋、填塘,無條件地給予大力支持,“這都是理事會的功勞?!?/p>
????在大化組,“美麗家鄉建設理事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藤縣象棋鎮鎮長何達龍介紹,“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是以自然村或連片村屯為單位建立的村民自治組織,成員均由村民自主推薦選舉,能有效發揮自然村親緣、人緣、地緣的優勢,從而凝聚人心。理事會組織起組里的群眾籌資建起垃圾焚燒爐,添設了垃圾桶,還聘請了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收集清運垃圾。
????長效保潔機制的建立,讓大化組逐步擺脫了“垃圾靠風刮、臭水靠蒸發,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的落后面貌?,F在,大化組的環境整治行動已成為村民的日常行為習慣和自覺行動,村里經??梢姼扇郝撌智鍧嵀h境搞衛生的火熱景象。
????在“美麗梧州·生態鄉村”建設活動中,梧州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群眾參與和激勵機制,激發群眾的創造力。
????兩年多來,梧州市861個村(屯)成立了1396個農村保潔協會和1600多個“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建立起常態保潔機制,組建好村屯保潔員隊伍,全市200多萬農民群眾均自覺參加到生態鄉村建設活動中。
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在扶貧工作中結合新農村建設,讓村民的生活環境大大改善。 肖苗生/攝
????青山綠水喚回游子
????資源與資本、守貧與致富,似乎只有一墻之隔。
????過去,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交通不便,群眾只能靠山吃山。從2013年起,沙地村黨支部將生態資源保護和建設納入《沙地村村規民約》,成立保潔協會建立起“清潔鄉村”長效機制,大力推動“村屯綠化”、“道路硬化”和“飲水凈化”專項活動。
????2015年以來,沙地村圍繞“生態旅游、觀光旅游、養生旅游”發展休閑農業,籌資硬化村屯道路、清理河道、改造房屋立面、在村屯周圍種植桃樹、火龍果和砂糖橘等作物1800多畝;在村屯道路兩旁、房前屋后種植珍貴樹種、果樹、花卉或景觀樹等;還在村中修建半月湖公園、鋪設休閑道、搭建六個休閑涼亭。
????如今,沙地村的美麗景致讓游人贊嘆,村邊的小河波光粼粼,河邊綠廊草木蔥蘢,遠處是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到處是秀麗鄉村圖景,到沙地村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
????沙地村村民林漢德說:“現在村里像景區,在外務工的沙地村人回老家的次數比以前多了。除了親人團聚的溫馨,他們更多了一份度假的愜意?!?/p>
????2015年,梧州市整合各類資金5.11億元,扎實有效地推進“三化”專項活動。在“村屯綠化”活動中,共新種各類苗木68萬株,全市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美麗鄉村生態格局。
????在“凈水凈化”活動中,全市新開工120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1750公里的溝渠清淤聯通工程,劃定197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范圍),極大地改善了全市農村水環境質量。
????在“道路硬化”活動中,梧州完成了191.8公里通建制村水泥路、3座危橋改造項目、252.77公里農村安保工程和110.17公里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60多萬農村群眾因此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