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韋曉燕)3月3日是第17次全國“愛耳日”,也是第4次“國際愛耳日”,今年的宣傳活動教育主題為“關注兒童聽力健康”。醫務人員表示,確保兒童聽力健康,需要提高聽力殘疾預防以及康復意識,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能夠及時發現疾病并及時治療。
????據了解,2015年全市新生兒聽力共篩查了近5萬人,聽篩率為94.79%。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殘疾發生。
????梧州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醫生曾艷群表示,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至2%,隨著年齡的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可持續增加,青春期甚至高達3.5%。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假如這個時期聽力障礙沒有被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輕者可導致言語發育落后及行為問題,重者會導致言語發育障礙,甚至直接影響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因此,兒童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干預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出生后的24至48小時就可以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剖宮產的寶寶可以稍晚些再進行。”曾艷群說,如初篩不通過,42天之內復篩有問題的,需轉診再進行康復治療。據介紹,感染是新生兒期聽力損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某些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影響新生兒聽力。因此,積極治療原發病,合理用藥是預防新生兒聽力障礙的重要措施。
????“現在仍然有一些家長不愿意做新生兒聽力篩查,認為沒有必要,但是,我們還是建議家長做這個篩查,假如有什么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曾艷群表示,如果確診為聽力障礙就必須實施早期干預,并根據患兒不同的聽力情況,選擇不同的干預措施。
????眼下,諸多原因會導致兒童聽力損失,那么又該如何預防呢?曾艷群表示,孕婦需加強孕前檢查,因為遺傳是影響出生寶寶聽力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有耳聾家族史者,建議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及遺傳咨詢。孕期應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藥物,加強高危孕婦監測。新生兒期有窒息、黃疸及病毒感染等病史者,3歲前每年至少復查聽力一至兩次。另外,加強鍛煉,提高體質,減少感染性致病(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所致的聽力損失,還要預防頭部外傷和娛樂噪聲等外力因素造成聽力損失。家長如發現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舉動,或者耳癢、耳脹、聲音反應遲鈍等癥狀時,需盡快帶其到醫院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