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梁少歡 陸敏 謝艷文) 目前,長洲區基本完成精準識別,識別出貧困戶約998戶,貧困人口3300人左右。今年,該區將爭取約1200名貧困人口脫貧,并實現倒水鎮三貴、路垌兩個自治區級貧困村“摘帽”。
????“造血”又“輸血”增收有出路
????2014年初,倒水鎮仁義村貧困戶黎斌強在景泰養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黎林英幫助下成為社員,以無息記賬方式拿到鱉苗,養起逾百只黃沙鱉,如今已有一斤多重。黎斌強算了一筆脫貧賬:今年底明年初黃沙鱉,以目前較為穩定的批發價計算,純收入可達兩萬元左右。
????黎斌強養的黃沙鱉不愁賣,因為景泰合作社已注冊商標,有穩定的銷售渠道。目前,景泰合作社共有社員68戶,其中15戶是貧困戶,合作社統一管理著數十畝養鱉池。
????同在倒水鎮,富萬村委會主任、富萬素美生態建設合作社負責人李石佑則牽頭為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輸血”。
????日前,李石佑帶著嶄新的學習用品去探望村里的事實孤兒莫柱林。今年13歲的莫柱林,臉上帶著同齡人少有的憂郁。他7歲時父親去世,隨后母親離家而去,留下他與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現在每月領取100元低保。
????李石佑說,村里誰貧困,本村人看得最清楚。素美合作社股東多是本村人,大伙商議著選準五名貧困兒童作為長期資助對象,以小學每人每年2000元、初中每人每年4000元的標準進行資助,直到孩子完成學業。目前,資助金額累計3萬元左右。
????截至2015年底,長洲區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6家,這部分合作社大多發展起規模特色種養、農家樂,當地貧困戶以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參與生產經營。長洲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區按照“一村一品”原則,因地制宜扶持發展特色規模產業,并以“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選準發展路徑,實現增收脫貧。
????“百企包百戶”脫貧有成效
????連日來,長洲區旅游局負責人到處“挖”崗位資源。該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數家星級酒店落戶長洲區,近郊農家樂發展也有聲有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人力資源需求大增。今年,長洲區旅游部門與農家樂經營者協商開發就業門檻相對較低的崗位,創造條件為農村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在市區大型酒店挖掘更多崗位資源,為近郊貧困村民就業提供更多選擇。
????比旅游部門先行一步,市再生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目前已從周邊鎮、村招聘約40名貧困村民到園區企業上班,助貧困戶增收效果立竿見影。相關負責人表示,不銹鋼園區招商設定了“硬杠杠”,企業用工得優先招聘當地村民。
????然而,農村貧困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扶持就業必須解決他們能上崗、干得了、有發展的問題。長洲區人社部門在積極開發崗位資源的同時,持續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至今已累計開展家政、服務員、電工基礎等職業技能培訓班230多期。
????長洲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讓貧困戶至少有一人擁有穩定的職業,是直接有效的脫貧舉措。今年,該區實施“企業+貧困戶”扶貧策略,組織發改、工信、商務、建設等部門配合,開展“百企包百戶”就業幫扶行動,盤活園區、星級酒店、超市、商貿物流城等崗位資源,同步做好公益性崗位開發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助力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順利就業上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