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首頁  綜合  時事  直播  房產 家裝  汽車  理財  零距離問政  騎樓論壇  周末玩乜嘢  我們相親吧
首頁圖片新聞 >>  正文
 
傳揚“工匠精神”傳承“老技藝”
——我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特色專業建設綜述
2016-04-08 11:45   梧州日報   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袁毅榮

在藤縣中等專業學校,獅舞專業學生充分利用各類場地資源,練習打鼓、起獅等舞獅基礎技能。 梁燕如 攝

梧州日報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袁毅榮

近年來,我市縣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立起旨在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專業,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就業、升學渠道,為非遺傳承創新培養、儲備人才,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繁榮發展。

樂學愛學目標明確

去年,吳騰文初中畢業后,報讀了藤縣中等專業學校的運動訓練(獅舞)專業。近日,記者看到吳騰文時,他正舉起小搭檔,完成騰空上舉、走步推進等動作。吳騰文的角色是“獅尾”,他說,舞獅累,但和一群喜歡舞獅的伙伴一起學習有動力,將來要做一名獅舞表演者,把獅舞文化帶到世界各地。

咚咚咚……龍娟連彎腰半蹲,雙腿夾著圓鼓,雙手握著鼓棍,嫻熟敲打鼓面。龍娟連說,學習獅舞能掌握獨特的體育技藝,以后要做體育老師,讓更多青少年了解掌握獅舞技藝,讓傳統技藝不失傳。

吳騰文、龍娟連在為夢想努力練習時,莫海沛、廖李玲即將從蒼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茶葉生產專業畢業,現在企業實習,分別擔任茶藝師、傳統制茶工藝師。

茶香氤氳,莫海沛的手移動在茶壺、茶杯間,她說,沏茶是一項技能,也是一門藝術。廖李玲的雙手則在燒熱的鐵鍋中快速翻動滋滋作響的茶葉,在反復殺青、揉捻中觀察判斷茶葉成型、溢香程度。兩個女孩被六堡茶文化、手工制茶技術吸引,她們說,選擇學習茶葉生產專業,是為了深入認識六堡茶,發揚六堡茶文化,服務茶葉產業發展。

教學難題逐步破解

然而,無論是仍在校學習的吳騰文、龍娟連,還是即將畢業的莫海沛、廖李玲,他們的專業學習并不容易。

藤縣中專的獅舞專業去年秋季學期正式招生,現有學生約100人。蒼梧中職的茶葉生產專業從2013年開始招生,現有學生約60人。與傳統學習科目不同,獅舞、茶葉生產專業針對非遺開展教學,沒有通用教材,缺少專業師資、實訓場地和設備等。選擇這部分專業的學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學習熱情,熟記、理解專業技藝,并進行反復練習。如今,龍娟連習慣性地用手指敲打桌面,隨時隨地熟記敲鼓節奏。

盡管受客觀因素制約,但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學校主動聯系專業人士、企業共同做好教學工作等因素推動下,兩個專業的教學成績顯著。

去年,蒼梧中職與企業合作研發的茶葉產品,以及六堡茶傳統制作工藝、六堡茶茶藝等技能展示獲得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術技能創新成果交流賽優秀項目一等獎;藤縣中專龍獅團首次參加廣西大學生龍獅錦標賽,與來自全區11所高校、16支龍獅隊伍200多名大學生同臺競技,一舉奪得傳統南獅組金獎。出色的比賽成績使獅舞、茶葉生產專業在全區職業教育中大放異彩,引起上級部門重視,專業建設步伐加快。

目前,藤縣中專聘請了三名專業舞獅教練,協助學校設計獅舞專業教學課程、實訓等。下一步,學校投入約150萬元錄制獅舞多媒體課件,建設大型綜合實訓場館等,用可觀、可感、可訓的多樣教學手段來鞏固提升教學成果。

在蒼梧中職,集教學、科研等功能于一體的微型茶園即將投入使用,六堡茶陳列室、傳統制茶工藝室等實訓場地進行后期完善,現代生產車間即將引進生產線。今年秋季學期,該校自主編寫的專業教材投入使用,茶葉生產專業學生擁有從茶葉種植到生產銷售全過程的學習教材、實訓場地。

專業建設繼續發展完善

目前,蒼梧中職首批茶葉生產專業畢業生已被企業相中,多數畢業生能進入企業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等工作。藤縣中專與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合辦運動訓練專業,舞獅專業學生可升讀廣西體專學習深造。同時,藤縣教育部門大力推動“獅舞進校園”工作,暢通了獅舞專業學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渠道。

眼下,兩所學校的專業建設、辦學機制還在發展完善。蒼梧中職校長李世平表示,該校茶葉生產專業將從茶葉種植到茶文化創意產業開發不斷拓寬專業教學領域,讓學生就業范圍更廣。藤縣中專副校長陳軍表示,學校將聯合專業獅舞團隊創設更符合時下觀賞需求的獅舞動作,進一步傳承創新獅舞文化;為學生搭建更多社會實踐平臺,打響專業名氣,得到社會認可。

與茶葉生產、獅舞專業一樣,蒙山中專的絲綢生產專業同樣發展迅速。三個特色專業為縣級中專注重開發與當地特色文化、產業相關專業,職業教育特色化、技能化發展趨勢明顯做了生動注解。

六堡茶文化傳承人陳伯昌對此指出,長期以來,對非遺重要性認識不足,缺少傳承人,非遺技藝未能與時俱進等困擾著我市非遺傳承創新工作。特色職業教育專業的建立發展,學校與非遺傳承人、企業合作育人,切實把非遺帶進校園、課堂、教材,實現非遺傳承創新與企業產品研發、人力儲備雙贏,能有效推動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繁榮發展。

編輯:梁丹朝
 
上門宣傳預防犯罪
大型促銷活動助慶“三月三”
梧州市區多個社區開展活動慶祝“三月三”
七旬老伯白云山晨運跌倒受傷 警民醫護合力救治
龍圩一公交站發生塌陷 地面裂痕最寬約30厘米
新興一路新興里一居民樓周邊長期被污水浸泡
岑溪岑城鎮垌尾村安裝節能路燈
萬秀區花香樂園項目逐步完善游客漸多
第一實驗小學教師自制教具獲獎
萬秀區城東鎮思扶村嘉進藥業項目加緊建設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逐步全面推進
2016美麗萬秀鄉村文化達人秀十大歌手大賽舉行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留言內容:
梧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備08001990號 梧公網安備:45040000045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許可證號: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離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梧州零距離網”的所有作品,任何媒體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梧州零距離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