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吳艷虹) 7月31日17時18分,梧州市蒼梧縣發生了5.4級地震,震中附近民房出現了不同程度墻體開裂、圍墻倒塌等局部損壞情況。雖然梧州市區并未出現類似現象,但梧州市的民房和公共建筑從何時開始有抗震設計、等級為多少,成為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昨天,記者就此采訪了梧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以及梧州市建筑設計院的專業人士。
????據市住建委技術科負責人介紹,1974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該規范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7~9級的地區。1989年我國頒布了《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并分別于2001年、2008年、2010年以及2016年改版及修訂,同時,廢止了原有的《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梧州市新建的工業與民用建筑均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按照舊版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梧州市轄區以及蒼梧縣、藤縣、岑溪市的抗震設防烈度為六級。
????2008年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后,我國立即修訂了《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和《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提出對于醫院、幼兒園和中小學教育建筑、大型文化體育建筑、人流密集大型商業建筑等屬重點抗震設防類的建筑,其抗震設防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級進行設計,以增強抗震設防能力。
????而根據國家新頒布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從2016年6月1日起,此前不設防的蒙山也列入了抗震設防區劃,即目前梧州市轄區以及蒼梧縣、藤縣、岑溪市、蒙山縣的抗震設防烈度都為六級,屬于重點抗震設防類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為七級。
????市建筑設計院設計部結構負責人表示,沒有經抗震設計和建設的房屋,其抵御地震能力差,在遭遇地震時房屋主體結構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甚至倒塌,造成人員傷亡,這些多為陳舊古老和未經抗震設計的建筑,其中農村地區建筑居多。通過抗震設計、采取了抗震措施的房屋建筑,能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