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世界的禤洲武術醒獅團的大本營就位于藤縣禤洲島上,今年72歲的醒獅團創始人鄧明華一家老小和年輕的學員們都住在這里。每天早上7點鐘,環島跑步后,學員們準時敲鑼打鼓,練習舞獅的基本功。歡欣的鑼鼓聲打破了洲島的寧靜,禤洲島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禤洲島是藤縣塘步鎮禤洲村委會駐地,坐落潯江、距藤縣縣城約10公里,島長5公里,寬約1.5公里,全島有一千多戶5000多人,是廣西內河第二大島。島上四面環水,環島皆竹,中央是一片片的綠色經濟作物,搖曳的翠竹綠樹中是一座座現代化的水泥洋樓。傳說,禤洲島之名源自島上第一戶居民姓禤。
翠竹環繞的禤洲島。鄭彬昌 許景才 攝
?
瓜果之鄉
鄧明華是土生土長的禤洲島人,年輕時,他幫人開船,養家糊口,但不穩定的船上生活使他最終放棄了這份高薪工作,正值壯年的他回到島上,帶著全家人在島上組建武術醒獅團,安居樂業。鄧明華說,禤洲島上的一草一木對他來說都是充滿誘惑力的。“我記憶中的禤洲島是瓜果滿地的。”鄧明華穿著一身灰藍色的襯衣,綁著個小辮子,隨意一坐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訴說著他心中的禤洲島。
?
黑皮冬瓜是禤洲島特產
禤洲島土地肥沃,盛產果蔬,素有“肥不過禤洲”之說。鄧明華笑呵呵地說,小時候的他最愛的就是島上紅紅綠綠的瓜果,隨手一摘,大口咬下去滿口香甜。“禤洲瓜果的香味,在家里都可以聞到。”甘蔗、番茄、冬瓜這些香味滿溢的農產品陪伴鄧明華度過了青壯年的歲月。“上世紀70年代,禤洲的甘蔗在整個梧州都是有名的,80年代,禤洲種植的番茄占據了梧州市區市場,90年代時禤洲的冬瓜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北回歸線恰好經過禤洲島,江水環繞的禤洲島為村民提供了優越的農耕條件,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氣候使禤洲島長年翠綠環繞,連片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種植著不同的瓜果。站在禤洲島上的田埂上,放眼望去盡是迎風搖曳的瓜藤,每一塊田地里都被勤勞的村民打理得井井有條,大大小小呈長方形狀的地塊上各色農作物迎著陽光生長,一座座搭建整齊的瓜棚上掛滿了黑皮冬瓜、苦瓜、豆角,飽滿的瓜果頗是誘人。肥沃的土地滋養著禤洲人,但他們并不滿足于只耕種土地,還學會了“靠水吃水”。
島上居民出入只能靠渡船
“以前禤洲島的居民靠船營生的人不在少數,現在也有不少于1000人的居民還在行船謀生。”鄧明華是島上最早幫人開船營生的居民,他說,禤洲島人開船的技術遠近有名,而且行船工資也較高,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村民都選擇做船運生意,有的幫人開船,有的做水手。“現在島上的村民基本都蓋起了幾層高、裝修別致的現代化小洋樓,這些樓房有很多是村民靠船營生逐步提高了收入后蓋起的,有部分村民不但在島上蓋起了樓房還在縣城里買了房。”
獅王駐地
鄧明華的家掩映在綠樹翠竹中,兩座現代化水泥樓房,一新一舊并排著,一塊黃底黑字的“藤縣禤洲武術醒獅團”牌匾掛在門口,門前是一座用鐵皮搭建的簡單舞獅訓練場,錯落有致的鐵樁、紅的、黃的、黑的獅子擺放在場地中,年輕的學員們互相吆喝著,有模有樣地舞著獅。訓練場地簡單,設備卻齊全,這就是安扎在島上的東方獅王的大本營。梅花香自苦寒來,獅王的榮譽背后是艱苦的訓練,學員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用在了訓練上。
?
鄧明華為舞獅學員作示范
禤洲島的舞獅歷史悠久,逢年過節村民總會舞著獅子到家家戶戶慶賀。放棄開船的工作回到島上后,鄧明華看到村里的孩子不上學的時候總在巷口游蕩,他就想:既然村里有舞獅傳統,父親又會武術,自己為什么不把孩子們聚集起來,組建一個獅隊。于是,經過再三思考后,他決定把村上的孩子和自己的幾個小孩聚集起來,玩起了舞獅。 1997年7月,禤洲武術醒獅團正式成立了,誰也沒想到,從零開始的這支舞獅隊會成為日后的東方獅王乃至世界獅王。 2000年,禤洲獅隊成為國家A級獅隊。 2004年7月,在馬來西亞“云頂杯”第六屆世界獅王爭霸賽中禤洲武術醒獅團奪得冠軍,贏得了“東方獅王”、“世界獅王”的稱號,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學獅先學禮,習武先習德。” 這是鄧明華常對學員說的話。他說,舞獅不僅僅看技術,還要看團隊的品德,禮德比技術重要。雖然已經70多歲了,但是精神抖擻的他還堅持每天親自教育學員品德思想。“我爸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他將品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鄧明華的大兒子鄧宇說,父親為人處世總是言行一致,曾經在一次大賽中,有其他隊伍對父親說只要禤洲醒獅團愿意故意輸掉比賽,讓他們得第一,就給父親10萬元錢,但是父親斷然拒絕了。
在鄧明華眼里,獅王的稱號并不是簡單得來的。他說,禤洲島是一個民風淳樸的地方,能夠讓學員安下心來,認真練習,而且獅隊歷來重視取長補短,不斷向優秀的隊伍取經。“我一直跟學員說比賽的主要目的不是爭第一而是學習。”鄧明華說,獅隊可以取得今天的成績,是隊員不斷博取眾長,刻苦訓練的結果。
目前,禤洲武術醒獅團獅隊培訓出舞獅運動員500多名,走向了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通過獅隊認識了禤洲島。而每天準時響起的鑼鼓聲和鐵樁上的舞獅已成為島上獨特的風景。
英雄故里
美麗的禤洲島還具有濃厚的英雄氣息。民國時期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中央軍委會后方勤務司令部副總司令,為臺兒莊戰役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抗日英雄石化龍將軍就是土生土長的禤洲島人。
抗日英雄石化龍將軍的故居保存完好
石化龍將軍的故居將軍府就坐落在島上,兩層高的白墻灰瓦樓房被一座座紅磚水泥洋樓環繞著,回廊式的建筑,簡樸中透露著莊嚴肅穆。走廊、門窗、屋檐樣式簡潔,顯得平實而淡雅,低調而沉穩,一如將軍的為人,雖戰功赫赫卻務實穩重。 “石化龍將軍在我們村民的心中不僅是一個抗日英雄,他還是一位關心村里大小事,熱心公益的人。”鄧明華說,石將軍熱心島上的公益事業,不僅在島上創辦了梧州復興中學,讓島上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學習機會,還積極從外地引進優良的農作物品種,給村民種植。“那個戰亂的年代,石將軍派兵維護島上的安全,當時有村民到島對岸的大山里打柴卻被山賊扣留了,石將軍知道后二話不說就派兵與賊人對抗,要求放人。1930年,他還出資建造禤洲碼頭,方便村民出行。”鄧明華充滿敬意地說起石將軍的事跡。
?
石化龍將軍創辦的復興中學舊址
禤洲島上有一棵兩三百年的木棉樹,高大粗壯,幾個人手拉手才能環抱,幾百年來風雨不動地直立在島上,迎風搖曳,英姿勃發。鄧明華說,這是他們的英雄樹,是穩固洲島的最重要支柱,就像錨一樣,支撐著大船。“禤洲島像一艘在江水中勇敢前行的大船,載著村民破浪前進,不斷地開創新生活。”鄧明華如是形容。
當談起禤洲島的發展時,鄧明華喜形于色,因為他和村民期盼已久的通島大橋不久將要建設了。據悉,藤縣潯江二橋項目已立項,目前正在進行前期相關工作,屆時大橋建成,禤洲島村民靠船出入的唯一交通方式將得以改變。據了解,島上也在計劃建設環島道路。
島上修建了平坦的水泥路
“上蒼垂愛南粵地,遺下潯江一明珠。” 正如詩句所言,瓜棚縱橫交錯,田地生機勃勃,翠竹掩映,水泥村道相互交接的禤洲島猶如滔滔潯江水中的明珠一樣,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
▍文字:梧州日報記者 全淦枚 通訊員 許景才
▍圖片:梧州日報記者 麥朝樞(署名除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