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楊麥 趙洋 龍天傳
《“茶船古道”尋跡》系列報道中講述的是茶船和古道,但一個個鮮活的人和故事,才是當中的主角。7月8日,我們來到廣東省江門市,采訪到了98歲的老人黃用珍。
黃用珍是江門市龍安村人,她的丈夫蘇金潤是江門市南蘆村人,新中國成立前是蒼梧六堡鎮“三記”茶莊的老板。夫妻倆命運多舛,在六堡鎮生活了四十多年,見證了“茶船古道”的興衰。
當天,我們在南蘆村見到了黃用珍,老人一頭短短的白發,善良慈祥,由于年紀大了,聽力并不好,接受采訪有一定的難度。當時,黃用珍的家人表示,黃用珍的孫女曾為她記錄下一本近兩萬字的口述回憶錄——《我的外婆》。
翻開這份彌足珍貴的回憶錄,我們不僅看到了“茶船古道”的變遷,更感受到老人家的親情與愛情。
黃用珍的父親是廣東江門人,精通英語和日語,曾在日本神戶經商,因家境富裕,黃用珍從小就養尊處優,在日本唐人街的中國學校就讀,家中還有仆人伺候。1926年,8歲的黃用珍隨父母回國定居。回國后,黃用珍的父親在廣州辦起了火柴廠,黃用珍的哥哥則前往新加坡謀生。
與同鄉蘇金潤在澳門結婚后,夫妻倆一起回到了六堡鎮打理茶葉生意。然而,受時局影響,六堡茶出口停滯,直至戰后,夫妻倆又重新做起了茶葉生意。新中國成立后,蘇金潤和黃用珍不再經營茶葉生意,在1981年退休后回到廣東江門市生活。
坎坷曲折的一生,巨大的生活落差,讓這個曾經的富家小姐幾度流淚,但她一直努力適應環境的變化。當黃用珍在澳門結婚時,命運已讓她與父母、哥哥天各一方,回憶錄中所記:“外婆(黃用珍)的哥哥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外婆的父母也去了新加坡定居,最后埋骨他鄉。1942年后,外婆再也沒有與父母見過面。”
黃用珍的人生經歷,我們看起來十分曲折離奇,但放在時代的背景下卻又真實得近乎平凡。或許人生就是這樣,即使路途遙遠艱辛,但依然要風雨兼程,不停地闖過急流險灘,奮力走向遠方,一如“茶船古道”上的小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