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通訊員
五年前的金秋,十一屆市政協接力前行;五年后的今天,十一屆市政協將交棒傳薪。五年來,十一屆市政協聚焦發展,關切民生,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在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三個實現”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續寫了政協履職新篇章。
協商民主渠道廣形式多
今年6月,十一屆市政協常委會議召開第33次會議,圍繞加強和改進我市服務企業工作開展專題協商、集中議政。這次常委會議的協商議題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點題,市政協專題調研組深入調研廣泛匯集各方面意見建議,向市委提交建議。
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人民政協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正如十一屆市政協主席吳漢華所說:十一屆市政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要求,主動適應發展需要,根據全市政協工作會議的要求,始終與黨委同心、同向、同行,充分發揮各黨派團體、界別的作用和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創新議政性常委會議集中協商,推進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和提案辦理協商,增加協商密度,取得了良好的協商成效。
據統計,十一屆市政協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協商,形成了一批協商成果。6次全體委員會議廣泛協商共提出提案915件,立案交辦了877件,大會發言98篇,分組討論意見建議203條。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是政協履職的原則。五年來,十一屆市政協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無論在前瞻性戰略規劃的出臺,還是在操作性措施辦法的制訂,始終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就經濟發展前瞻性、大局性問題,通過政協組織上下聯動,提出我們的訴求。”十一屆市政協一開始便把這作為拓寬履職空間的思路。2012年3月,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政協積極推動,由住梧的全國政協委員陳澄波、全桂壽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交了《加快發展西江經濟帶,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提案。這是首次在全國層面提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概念,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的重視。此后幾年,十一屆市政協先后通過住梧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向自治區政協提交了62件提案,在自治區政協全會、常委會議等會議上作發言20次,為梧州發展疾呼。自治區政協高度重視這些建議并積極在全國政協呼吁,有力推動了珠西經濟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關注民生有力度有水平
十一屆市政協的五年,市委、市政府扎實推進的一項項民生和社會工作,均有政協的和音和伴唱。健全和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打響梧州生態養老品牌、治理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政協沒有缺席;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鎮居民收入增長,推進廣西第十三屆運動會、第六屆廣西園博會場館建設,政協不當旁觀者;推進脫貧攻堅、推進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棚戶區改造、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政協積極匯智聚力。
據統計,十一屆市政協共提出事關社會事業發展的專題調研報告或建議14篇,組織委員開展不同形式的視察活動113次,通過座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提出一批意見建議。今年9月,市長朱學慶還召集專題會議,就市政協提出的建設“海綿城市”的建議進行研究,提出要求。
綠色發展事關民生發展和改善的大事。十一屆市政協以問題為導向,先后圍繞生態立市、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建設生態家園等五個專題組織調研,為生態建設建言,為綠色發展出力。
十一屆市政協還把推進保護挖掘傳承本土特色文化遺產,關注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己任,積極建言獻策。先后完成了重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軟實力、融合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等5個課題的調研并提交報告。就宋代元豐監遺址的研究保護和開發、梧州粵劇的保護和傳承、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等開展協商議政,提出建議。
五年的春華秋實,一項項建言體現了政協委員的積極擔當,一項項成果彰顯了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建言獻策有水平”,“專題協商有實效”,“民主監督有力度”,“服務發展有作為”……在今年2月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六次會議開幕會上,市委書記黃俊華對市政協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更是對十一屆市政協履職工作的高度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