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蘇夢椿
????蒼梧縣木雙鎮黎璧村,地處縣城東北部山區。每個星期一,該村第一書記黎華文都要搭乘班車經過數段崎嶇山路,再乘船渡江才能來到村里。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摸底調查后,黎華文意識到,因地制宜結合資源優勢發展產業,才能更好地帶領當地群眾脫貧。于是,黎華文開始積極謀劃實施產業幫扶,發展立體養殖模式,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幫扶。
????由于長期交通不便,黎璧村產業薄弱,受多種因素制約,群眾與外界交流少,經濟發展意識不高。要想轉變村民“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需要敢闖敢干大膽做事的經濟帶頭人。
????經過多次動員,經濟能人、村委主任倪石泉與其他的養殖能手一起,聯合成立了蒼梧縣木雙鎮鴻明養殖專業合作社,讓全村64戶貧困戶都加入其中,并充分利用山區特點,采取山上養牛、養豬、養雞,山下養螺、養魚,山邊養竹鼠的立體養殖模式,發展特色產業。有了這樣一個實施產業扶貧的重要平臺,貧困戶對發展種養開始有了信心。
????11月17日,記者來到黎璧村踏路組,這里是村里立體養殖項目的主要場地。眼下,20畝田螺養殖山塘已經基本建成,今年9月份的時候已經投放了第一批田螺種。黎華文告訴記者,田螺養殖技術簡單,勞動量不大,而且收益快、風險低,市場價格穩定,在珠三角甚至港澳地區的市場需求量大,十分適合當地村民進行養殖。黎璧村多為山地,山地之間的山沖洼地用于種植普通作物收益不高,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將山沖洼地改造成山塘,作為田螺和魚的養殖基地,甚至可以發展為螺、魚、稻共生的養殖基地。
????記者看到,山塘兩邊原本都是山路,現已疏通平整,山上的牛棚修建工作正在加緊修建當中。據現場一名施工人員介紹,他是黎璧村的貧困戶,一有空就會來這里修牛棚,“場地越早修建好,就能越早養牛賺錢。”這名施工人員說。
????此外,一期竹鼠養殖欄舍現已修建好,占地面積大概有300多平方米,預計可以養殖1500只竹鼠。“此前,村里養殖竹鼠的場地較為分散,只有個別散戶養殖,不成規模,現在修建場地集中管理,更利于竹鼠繁殖。”黎華文說。屆時,農戶在山地放養牛,牛糞可以增加當地林地肥力,加快林業發展,而竹鼠的糞便也可投放到養螺基地,作為田螺的飼料。
????除了修建場地擴大養殖規模外,黎華文還積極聯系蒼梧縣水產畜牧獸醫局的專家,對農戶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和舉辦相關講座,使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較大提高。黃乙金是村里的貧困戶,目前他不僅加入了合作社,而且在申請到5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后,還積極和別人合伙修建場地養殖牛和豬。半年過去,他現已銷售了5頭豬,共收入1000多元。“只要有機會,就不想做貧困戶。”黃乙金說,“對于脫貧我還是有信心的,如果收益不好,可能是自己管理不周等原因,但至少我要努力去做。”
????下一步,黎華文計劃在后盾單位——梧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幫扶下,將村里的田螺定點供應到梧州市一些知名飲食企業,打造梧州田螺知名品牌——黎璧田螺。黎華文表示,通過發動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逐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收入,拓寬銷路,打造本土化品牌,這樣才能使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