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
梧州日報訊 “真想不到,我們農民也能領分紅,加上富硒稻的收入,今年我就可以脫貧了,不用等明年!”12月11日,龍圩區大坡鎮夜村村貧困戶鄧子康拿著剛領到的2000元分紅激動地說。當日一大早,龍圩區大坡鎮夜村村委會駐地就熱鬧起來,龍頭企業梧州市康明農業發展中心向貧困戶發放入股分紅儀式在這里舉行。
金融扶持助力脫貧
“委托經營,固定分紅”,是龍圩區推進精準扶貧的一個創新模式。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該區遴選出農民合作示范社十個,引導貧困戶用信貸資金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參與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示范社產業發展,讓金融與扶貧產業深度融合。
產業有發展,農民得分紅,梧州市康明農業發展中心吸納100戶貧困戶500萬元貸款入股公司。對企業來說,資金壓力一下化解了,能迅速擴大經營規模,盤活資金鏈。目前,該公司共向貧困戶發放分紅20多萬元。在大坡鎮夜村村,貧困戶韋沛明一家三口人,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家里缺少勞力,經濟上捉襟見肘。今年,他向蒼梧信用聯社貸5萬元貼息貸款入股企業。“每年有4000元分紅,可以連續分3年,孩子上學的生活費不用愁了。”韋沛明說。
據了解,2016年龍圩區4500戶貧困戶申請扶貧小額貸款2.05億元,其中委托龍頭企業經營3219戶共1.6095億元,目前,3219戶貧困戶已領取委托經營分紅共達623萬元。金融扶持共帶動4500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
特色產業形成支柱
“我家種植3畝多富硒晚稻,收成1500多公斤,公司定點到村里收購,每公斤賣3.2元,就有5000多元的收入。”在稻谷收購點,貧困戶李漢永數著錢高興說。
還是在大坡鎮夜村,當地利用得天獨厚的富硒土壤資源,采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骨干黨員+農戶、貧困戶+回收”的模式,建成了300畝的連片富硒稻種植示范基地,帶動包括63戶貧困戶在內的全村270戶群眾種植富硒稻400畝,使之成為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支柱產業。
據了解,龍圩區充分利用富硒土壤優勢,大力發展富硒農業,引進龍頭企業帶動4000多戶貧困戶參與種植,并成立4個富硒優質稻示范點和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黨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回收”模式發展富硒優質稻生產,由龍頭企業免費提供優質稻種子、農藥、富硒肥,提供技術指導,并統一由企業進行收購。今年晚造,龍圩區富硒稻總產量達5000多噸,總產值達1600萬元。
做大產業穩定增收
在龍圩區,像富硒稻這樣的富民產業還有馬尾松、杉樹和百香果等林果種植,松樹盆景栽培,以及田螺養殖五大特色優勢產業,吸引超過5000戶貧困戶參與其中,貧困戶覆蓋率近90%。在產業發展的支撐下,該區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78個,同時引入農林龍頭企業9家。如今,龍頭企業通過建立基地、提供技術支撐、產品回購、租貸農戶流轉土地、聘用農村勞動力務工和吸納資金入股等模式,為廣大貧困戶提供盡快走出貧困的路子。
此外,為了增強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信心,該區出臺了以獎代補政策,投入634.7萬元,對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給予每戶1000元獎補;投入820萬元,安排每個貧困村獎勵資金20萬元至40萬元,在26個貧困村建設43個肉雞養殖場,打造每個貧困村至少1個產業示范點,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能增收。
據初步統計,到今年底,龍圩區將有14個貧困村4549戶貧困戶共19873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控制在3%以下。 (潘明華 朱慧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