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叢疊翠,碧水縈繞,瑤歌壯韻,故城古鎮,吟唱著千年瀟賀的風雨。
????3月10日至13日,由賀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梧州市、柳州市委宣傳部協辦的“長壽賀州·至美鄉愁——新媒體‘雙城記’采風活動”在賀州舉行,來自賀州、梧州、柳州的40多名媒體代表在為期3天的采風活動中,走進這座桂東生態新城,前往賀州玉石林、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黃姚古鎮等著名旅游景點,體驗賀州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態之美、長壽之美,感受這座與梧州山水相依,生活密切,有著深厚人文底蘊,而又生機勃勃的魅力之城。

???奇峰秀水 恍若仙境
????位于廣西東部的賀州,是世界長壽市,也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縣域全覆蓋城市,目前市內居住著458位百歲老人。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了恍若仙境的山水秘境與兩千多年的歷史人文。也許,這令人嘖嘖稱奇的險峰幽境中,也蘊藏著長壽的秘密。

?黃姚古鎮內古榕參天,古榕樹抽出新芽,人間三月,春意盎然。
????山水之秘,在于奇,在于險。踏入位于八步區黃田鎮的賀州玉石林,便能一領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力。石林,顧名思義,石頭林立。命名之初,地質專家慕名參觀,驚奇發現整座山的石頭白色相間,屬于喀什特地貌的漢白玉花崗巖,“玉石林”之美名應運而生。盡管如今大部分石柱被伏在表面的苔蘚類植物干枯風化染成了黑色,黑白相間卻也更增獨特韻味。
????作為中國唯一的漢白玉地質公園,玉石林面積25公頃,游覽路程約13公里,觀賞景點一百余處。石林中的石芽、石柱和石峰,奇形怪狀、巧奪天工,小路四通八達,奇峰突兀,“千年駱駝”、“時來運轉”、“羊回頭”、“青蛙望月”、“依偎石”……正所謂“三分相像,七分想象,不想不像,越想越像”,采風團一行邊走邊看,移步換景,目不暇接,紛紛開啟想象之旅,細細品味這高古而玄遠的自然景觀。
????而最為著名的“一線天”,全程158米,豎直高度80多米,寬度只容一人側身而過,人在逢里往上看只見一線之天,既有黃山一線天之險,也有張家界一線天之驚,著實讓人驚呼連連。
????剛結束猶如探險的玉石林之行,采風團又步入位于萌渚嶺南端,景區總面積達8000公頃的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雨后的姑婆山空靈逸靜,空氣中滿滿的負離子讓人一洗城市的繁雜與喧囂。初春時節,風中仍卷著一絲涼意,繁花碧蔭卻已向人們揮手。
????“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正是姑婆山如畫仙境般的寫照。仙姑溪、仙女溪、大同溪等環繞山間,境內還有著20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主峰天堂頂海拔1844米,是桂東第一高峰,次高峰姑婆頂海拔1730米。園內斷崖絕壁眾多,溪水流過,皆成瀑布,這里落差達2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16處之多。眾人抵達仙姑瀑布時,只見瀑布似白練掛崖,從30米高處飛舞而下,水落深潭,響聲細膩而清脆,霧雨撲面。
????潺溪密林深處,不時傳來聲聲鳥鳴抑或獼猴歡呼。姑婆山的碧水青天成為不少影視劇的取景之地,《茶是故鄉濃》的方家茶園、《酒是故鄉醇》的九鋪香酒廠、《春蠶織夢》的錦繡村等都曾在銀屏中一展這里淳樸醉人之貌。這里還有著一眾風物,五棵樟大草坪、仙姑廟、情人林、天然泳池、激情漂流、鸚鵡表演、獼猴保護區等,它們和大自然圓融無礙,在這漫天春意中使人流連忘返。

?電視劇《春蠶織夢》曾在江南水鄉錦繡村取景拍攝。
????古鎮黃姚 古樸清幽
????告別了山水毓秀,采風團又邁進沐浴在歲月長河中的古城鎮。位于賀州昭平縣東北部的黃姚,發祥于宋朝年間,方圓3.6公里,自然景觀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觀廟祠20多座,亭臺樓閣10多處,多為明清建筑,有廣西省工委舊址,古戲臺,安樂寺等多處景點。
????在黃姚,鋪著青石板的巷子,彎彎曲曲沒有盡頭,撫摸著斑駁的墻壁,仿佛感受到了千年以前的生活氣息。一家家充滿古城氣息的門牌、門上的鏤空花紋、帶著古畫的燈籠,讓人感受到古城豐厚的文化底蘊。人間三月,春意盎然。古榕樹抽出新芽,倒映在青綠青綠的河水里,清風拂過吹起層層的漣漪,片片起伏。河岸的人家腌制著饞人的香辣醬菜,河面游動的木竹船愜意游過,沿著河流的方向望去,座座聳立的石峰不亞于桂林山水,郁郁蔥蔥,映襯在古香古色的石道。這座處于深閨的古鎮,就這樣神話般地徜徉在這秀氣、挺拔的旮旯深處,深藏不露,平中見奇。
????夜幕降臨,黃姚披上另一層醉人的衣裳。在交錯縱橫的小路上,不同構造的房屋林立在四周,昏黃的燈光伴著夜色,大伙邁著輕緩的步伐,靜靜游蕩在如畫的風景里。逛累了古香小鎮,還能鉆進黃姚大劇院,看上一場融入賀州地域特色,結合麒麟尊、瑤族長鼓等元素的古裝歌舞劇《臨賀長歌》,或是到位于黃姚羅望村周家水庫旁的黃姚花海,感受四季如春。占地面積千畝的黃姚花海,整體格局以鳳為形,與仙女湖交相輝映,種有孔雀草、三色堇、石竹、一串紅、洋鳳仙等多個品種的鮮花,放眼望去花團錦簇,讓人心生歡喜。

黃姚大劇院內演出結合麒麟尊、瑤族長鼓等元素的古裝歌舞劇《臨賀長歌》。
????故城古村 人杰地靈
????遠古的山,春秋的水,秦漢的路,唐宋的村。離開悠悠古鎮,采風團的下一站是人文薈萃的富川和八步。兩千多年的歷史集結,醞釀著一種飄逸蒼茫的詩意在胸中回蕩。穿過臨賀古城、南漢城墻、水上絲綢之路、文筆塔與狀元村,站在時間與地域的奇妙接點,可見奇峰峻谷、浮山歌圩和悠長斑斕石板街,歷史在古時的祠堂前緩緩流淌,耐人尋味。
????位于富川朝東鎮的秀水狀元村,有著“唐宋元明清民居露天博物館”之美稱。舊時留下的青磚瓦房青煙繚繞,厚重古樸的村莊靜靜地徜徉在秀峰山下,河灘上參天的古樹遮天蔽日,巨大的地下河涌泉常年噴涌不止。據查證,在這一方人杰地靈的地方,富川縣縣志記載的133名富川歷代科舉進士名錄中僅秀水就占了27名,其中就有宋開禧元年乙丑狀元毛自知,因而秀水又有“狀元村”之美稱。
????作為秀水古村標志性建筑的狀元樓位于秀峰山下,一條清澈的溪流在狀元樓前緩緩東去。樓宇青磚黛瓦,飛檐翹角,兼具江南樓宇和寺廟建造特點。狀元樓對面有個亭閣式的古戲臺,逢年過節,四方村民依然會匯聚這里欣賞當地民間劇團的精彩表演。
????南鄰秀水的,是富川另一個瑤族古村落——岔山村,始建于明代初期,興于明中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天降異石,山開兩岔,岔山村因此得名。秦漢時期,岔山村是從中原通過瀟賀古道進入嶺南的第一個入口。村內隨處可見古民居、石板路、石板橋、石碑刻、古風雨橋、古戲臺、古隘口、古廟,古祠堂、古樹、古井,儼然是瀟賀古道文化的活字典。
????今昔千年,夢回岔山。走在斑駁的古道上,仿佛能聽到千年瀟賀古道上傳來的馬蹄聲,一派繁榮的景象躍然眼前。路過那敞開的油茶鋪,身穿瑤族服裝的姑娘熱情地招呼人們嘗一嘗油茶和梭子粑粑。村民說,這里的油茶是山上的泉水煮沸而成的,配上甘醇的茶葉敲打成油茶,每天可以賣出上百碗,再咬上一口這里型如梭子的香軟粑粑,里面或是芝麻糖、或是辣椒豆干,各家各戶餡料風味各不同,讓人大呼過癮。

岔山村中,身穿瑤族服裝的姑娘熱情地招呼人們嘗一嘗當地美食油茶和梭子粑粑。
????采風團的最后一站,回到八步區的賀街鎮。賀街原名“臨賀”,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為鞏固南疆,在臨江與賀水相會之處,用兩江之名合并,置“臨賀縣”,從此,中國歷史上便有了一座“臨賀故城”。
????這里有中國最早的紅磚城墻,有嶺南地區規模罕見的宗祠群落,和大量古建筑遺存。中原文化、楚文化、百越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地下文化層深達10余米,境內有聞名遐邇的玉印浮山、古城墻、文筆塔、桂花井、陳王祠、古宗祠群等著名景觀,東漢以來的古墓群,唐宋至明清以來古寺廟、會館、石板街道、民居、碼頭、石刻等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保存較為完好, 是西漢武帝在廣西設立的四大古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
????時光仿佛在此打了一個結,便留住了千年氣息,在這片古老而新興的大地上綿延伸展。城內民宅仍見古風,安靜如時光倒流千年。轉入桂花巷,深入堅硬大青石勒痕的桂花古井讓眾人移不開目光,當地人說,四方城內一口公共用井,清晨與黃昏之洌水散發清清桂花香味,故曰桂花井。堅固古城墻在城西仍見殘垣,一支高聳文搭立于城墻之上,謂魁星塔。塔下,當地文藝隊唱起東鳳彩調采茶戲《十月花》,婉轉的歌調,唱遍千年古郡的四季之花,展現賀街農耕時期燦爛的農耕戲曲文明。繞城一周,午飯時間的幾味簡單農家菜讓采風團胃口大開,信都三黃雞、賀街瓜花釀、大寧水豆腐釀、南鄉鴨,舌尖上的賀街,總有一道能抓住你的胃。
????梧州日報記者 羅麗思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