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謝韻 見習記者 莫丹磊) 日前,在梧州市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內,廣西奧達佳陶瓷有限公司車間機聲轟隆,一片片光潔靚麗的陶瓷,從原料成漿到壓制陶瓷片,再到對陶瓷片進行燒制、拋光、分揀,這些工序全部由機械完成。工人只需要在一旁管控機器,監督生產流程便可。這不僅是廣西奧達佳陶瓷有限公司車間生產的縮影,也是藤縣對傳統陶瓷產業進行產業革新的一個縮影。

日前,在廣西奧達佳陶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在生產線前查看生產情況。 西江都市報記者 謝韻 攝
??? 據了解,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作為承接廣東陶瓷產業轉移的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征地18000畝,入駐園區陶瓷企業19家。已經投產的新舵、新中陶、碳歌、奧達佳等12家企業,已建成35組131條生產線。這些生產線,不少都是按照高標準進行生產建設。
????廣西奧達佳陶瓷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張友才告訴記者,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以傳統方式生產陶瓷固然初期投入的成本較低,但相對而言產量及產品質量卻不高。尤其是廣西奧達佳陶瓷有限公司這種以生產中高檔產品為主的公司,先進的設備不僅能保證產量,還能為生產高附加值新產品提供基礎。“所以我們一開始選擇的生產設備,就是行業內最新的設備。”張友才說,僅僅是一條生產線,他們在設備上的投入就達到1.3億元。
????相對而言,先進生產設備所帶來的效益也是明顯的。張友才說,以前靠傳統設備,公司一條生產線至少需要工人700人。如今配備24臺機械手,350人就可以滿足日產4萬多平方米產品的需要。機器時代的開啟,讓廣西奧達佳陶瓷有限公司創造了兩個行業之最:620米的窯爐總長度為國內最長,4.5萬平方米的單線日產量為國內最高。
????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陶瓷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目前除了園區陶瓷企業自身進行產品結構的優化,加快創新、研發力度,延長產業鏈和提高附加值外,園區的管理部門也注重引進采用高新科技和知名品牌的陶瓷企業,通過他們綠色環保、科技為先的生產理念,帶動園區內其他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整體技術水平,重視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加快陶瓷產業發展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