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首頁  綜合  時事  直播  房產 家裝  汽車  理財  零距離問政  騎樓論壇  周末玩乜嘢  我們相親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離網>> 專題報道 >>正文
     
【梧州城演義?】街巷尋蹤有故事 街名由來藏歷史
2017-09-01 18:16    梧州日報   

????采寫:梧州日報記者 羅麗思

????攝影:梧州日報記者 麥朝樞 (除署名外)

????悠悠歲月,百年商埠梧州,在歷史長河中,沉淀出獨有的嶺南風情。翻開梧州歷史的記憶,觸摸它的變遷足音,可以發現,往昔的梧州,先有道,后有街;先有街,后有路;先有路,后有城;先有城,后有市。就在這變遷中,梧州城的一街一巷,皆是回憶。眾多梧州市民耳熟能詳的街名,恰如一個個文化符號,鋪墊出與梧州發展變遷息息相關的歷史足跡。

????A【拆城填河修馬路 現代格局商業聚

????《梧州文化》記載,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30日,梧州發生一場大火災,焚毀鋪屋4709間,于是梧州商埠局決定拆城墻、建馬路,提出“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將梧州古城的五座城門及城墻全部拆除,用墻磚筑地下水渠,鋪砌街道馬路。在原城墻基及水塘上建成北環路、南環路、西環路、東環路等30多條街道。據記載,1925年至1929年,陸續建成的有大南路、五坊路、南環路、大中路等32段,其后建成的有北環路等8段。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梧州成為廣西第一個省轄市。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梧州市區面積達36.8平方公里,成為廣西最繁華的口岸和商埠。

????拆城墻修馬路,在廣西數梧州最早,而這與新桂系軍閥的崛起有關。《梧州史話》中《梧州拆城修馬路》一文中述載:新桂系頭子黃紹竑一奪得梧州后,便把這里作為搖錢樹加以經營。直到民國十三年(1924年)的一場大火,改變了這一格局。這場火災,從珠投嶺燒到維新街,焚毀鋪屋4709間,災民達5000多人,是民國以來廣西發生的最大一場火災。

????據記載,原先的梧州古城,到清末民初還是個“周八百六十丈”的小城,共五座城門,俗稱小南門、大南門、東門、北門、西門。城內分屬十二社,主要是官署衙門,有府署、縣署、協臺、試院。街道磚砌狹窄,有塘基街、考棚街、馬王街等。城外分屬十一坊,自咸豐以后逐漸成為商業之區,護城河也淤塞用來建了民房,即牛皮巷、四方井等小街巷。這樣的古城結構,并不利于進一步發展現代工商業。

????在災后重建之時,黃紹竑趁機成立商埠局。考慮到梧州竹木屋甚多,且街道狹窄,施救不便,商埠局便提出全面規劃,分期施工,先拆舊城墻,再建排水渠,后修筑馬路。于是,護城河被填平,城內外就此連通,五座城門和古城墻也被拆除,墻磚被用于筑地下水渠、鋪砌街道馬路。

????梧州市志辦原主任陳金源介紹,當時開始拆大南門時,市民多持觀望態度,因此只得出動工兵先將九坊街口的鳳儀樓拆除,然后全面拆除城墻,修建水渠共16條,工程較大的是大南路大渠和塘基街大渠。修渠后,仿照廣州的街道建筑,建馬路,兩旁興建騎樓。

????“這其中,因古城墻而得名的街道就有東環路、西環路、南環路、北環路、大南路、小南路等。”陳金源說,沿南城墻走向的是南環路,南門外的大南門外十字街改為大南路,小南門外的十字街改為小南路,西門城基變為西環街,北面舊城墻環繞走向之路則稱為北環路。1952年,西環街與維新街合并,成為如今的民主路,維新街稱維新里。東環路則改為文化路。“直到1988年,梧州五中至新興二路舊塑料廠新建了大道,命名為西環路,于是西環路便從河東‘跑到’河西。”

????民國時期,大東大酒家是最氣派的酒家。 (資料圖)

????基于梧州千年古城厚重的底蘊,這些因古城墻而得名的街道也別具風采。如今的南環路,就是當時梧州城最繁華的馬路,今日仍能看到昔日風華。《梧州街巷尋蹤》記載,拆城后,南環路從桂江一橋頭起,至今東信大樓止,路寬24米,是當時最直最長的馬路,加上位于市中心地帶,人氣最旺、鋪位最靚,眾商家看準這一特點,因此紛紛選鋪經商,且多是名商、老字號。民國時期,這里集中了當時最為有名的茶樓、戲院,如金陵酒家、杏花樓、南華酒家、金輪酒家、四強酒家以及新光電影院、南華大戲院、南環電影院、昇平大戲院等。其中南華酒家(今大東大酒家)和金輪大酒家(今和平路口)是當時最氣派的酒家,每天顧客盈門,各行業老板均以到這兩店吃飯飲茶為榮,粵劇名伶羅品超、新馬師曾還曾在南華酒家演出。而當時最為有名的昇平大戲院(今舊粵劇團處),則是外地來梧演出的大老倌、名伶的首選,廣東薛覺先、白駒榮都曾在這里演出。

?????B【文化路書院甚盛 大中路書局林立

????拆城修路,凝聚的不僅是商業繁華的人氣,還有濃郁的書香氣。歷史上曾是兩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梧州,歷朝歷代先后興建過眾多學宮、書院等文化教育場館,一些街道也成為文化館所集中之地。

????拆城墻后,位于梧州城東的東環路,就因該地段過去書院學堂興盛,文化集中,于1953年更名為文化路。史料中有一說法是這里地勢高,向陽、光線足,是讀書的絕佳地點,因此歷代文人學士喜歡在此設立書院,學風甚盛。相傳明清期間,這里設立的書院就有十家之多,而當時最負盛名的,就是現文化路小學處,于清康熙年間所建的茶山書院,后改為回瀾書院。清雍正年間,又成為傳經書院,因此這里的地名也曾稱作“文化路傳經里”。

????除古代書院興盛,這段路還有不少文化亮點。《梧州文化》記載,1896年,在傳經書院舊址創辦了中西學堂,這是廣西最早建立的一間中學,后這里又辦起蒼梧師范講習所、蒼梧城廂公立初級女子師范學校、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離現今文化路東三巷6號300步處,曾是漢代驛道的驛站,由此通往京師,為梧州府門驛,稱為東驛。據《漢宮》記載,從梧州至京師的驛道為全國最長,“蒼梧郡廣信刺史治,去洛陽九千里”,當時可稱為“天下第一驛道”,而文化路當時就位于這條天下第一驛道的開始之處。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路還是梧州人們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初,在此開設的兒童游樂場,留下了好幾代梧州孩子的歡樂童年回憶。

????有著濃厚文化氛圍與沉淀的,還有大中路。過去,該路段下段原稱塘基街,上段舊稱考棚街。民國十八年(1929年)擴建馬路后,改稱大中上、下街,因位處城區中心,又是較大的路,故1953年統稱大中路。這里,不僅有曾被稱為“廣西第一巨廈”的廣西銀行舊址,還有清代同治年間梁廷棟的“太史第”原址。過去有名的中西學堂、廣西省立第二中學、蒼梧縣立女子師范學校,以及梧州女子中學即如今的梧州三中,亦落戶大中路西北角,先后培育出李濟深、陳漫遠、李素秋等社會精英。

????在昔日梧州眾多的街道中,大中路還幾乎匯集了全市的書店。《梧州文化》記載,從民國十四年起至解放初期,先后在這里設立的書店有24家之多。諸如著名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以及專營石印線裝書的上海廣益書局、錦章書局、會文堂書局等,均在此設分支機構或代理機構。此外,這里還有大華書店、建國書店、良友書店、大中書店等知名書店,以及廣明新、更生、中書閣、楊桂和等文具店。

????大中路在民國時期書局林立。麥朝樞 攝

????民國時期,《梧州民國日報》、《廣西學生日報》、《戰報》、《中山日報》(梧州版)、《新民報》、《大公報》、《新中報》、《民眾日報》、《新廣西日報》等多家報社,均落戶大中路,多如雪花紛飛般的新聞消息,從這里向外界傳播。

?????C【行政集中和平路 棄舊圖新稱維新

????作為歷史上的軍事重鎮,明成化五年(1469年),總督韓雍開府梧州,由此彰顯出梧州作為當時兩廣政治中心的斐然地位。而梧州的一些老街道,也與梧州獨特的政治、軍事地位有著密切聯系。

????從明朝至21世紀初,二街合一、狀如“T”形的和平路一直是梧州的政治中心。《梧州文化》記載,明清年間,和平路是梧州的府縣政治中心,其南北走向段(六一幼兒園門前段)稱為府前路,民國時稱府巷,如今梧州市第二幼兒園一帶,就曾是梧州府署衙門所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府巷被改稱為博愛街。而和平路東西走向段則先后稱道前街、縣前街、西門大街,后在民國二十五年改稱為大西街,從前的縣署衙門就在市委舊址。1953年,博愛街與大西街合并,和平路由此而來。

????陳艷明、陳清所撰寫的《和平路》一文中提到,1921年、1922年,孫中山駐節梧州,指導辛亥革命,均從舊西門口碼頭上岸,行經今和平路進入市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梧州救災善后委員會還在該路段舊蔬菜公司大門口位置挖建了一個救火儲水的大水池,在當年沒有自來水和機械救火的情況下,這也不失為應急救火的辦法。

????1950年至2006年間,和平路依然是梧州市相對集中的行政區域,中共梧州市委員會、梧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梧州市政協都曾在該路段設辦公地點。1993年,市政府先期遷到河西新樓辦公后,2006年,市委、市人大、市紀委、市政協也遷到如今新興三路的市聯合辦公大樓。

????而與和平路相隔一個路口,距離僅百步之遙的民主路原為西門城基,曾是明清兩朝梧州府衙駐地,府衙就設在現今的維新里19號。陳金源提到,1978年6月,在這里曾挖掘出一只長2米、高1.7米,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1485年)雕刻的紅粉石獅子,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塊清嘉慶七年(1802年)布告石碑“奉憲禁革平桂倒扒船雜差”,這些出土文物,進一步證實了這里曾是梧州府衙所在地。

????據記載,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設關開埠,梧州四大富商之一的呂緝堂等巨商在梧州府衙旌旗牌坊附近購地建了一些住宅,其開辦的合益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梧州商埠的大公司,故以合益公司之名,稱這條街為“合益街”。以后,隨著府衙拆遷,梧州官商紛紛在此購地建邸和商鋪,于是成為梧州新的街市。清宣統三年(1911年),梧州在兩廣率先宣布獨立。為慶祝勝利,“合益街”改稱為“維新街”,取“棄舊圖新”之意。

????1951年,維新街與原來的西環街合并,總稱民主路,維新街就叫維新里。1928年,在中共梧州地委的基礎上建立的中共廣西特委,機關舊址就在維新里東一巷五號三樓。古色古樸的維新里獨具一格,用“石線”(麻花大石)來鋪設街道。抗日戰爭期間,廣州淪陷后,梧州當局唯恐日軍溯西江而上,征用這條街的鋪路石塊及各種鐵閘,投入西江水域,以阻止日軍兵船入侵梧州。

????陳金源介紹,1951年,梧州開展民主改革,并在1953年重新命名了一批新地名,以紀念民主改革的重大成就。如,和平路意為“熱愛和平”,民主路帶有“社會主義民主”的含義,建設路則取“建設社會主義”之意。建設路興仁巷4號,是1926年中共梧州地委機關所在地,在這里誕生了廣西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現建有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

????D【近水順勢鑄輝煌 商鋪林立商貿興

????桂江、潯江和西江這條“黃金水道”,鑄造梧州逾兩千年的輝煌,貿易的發展,使梧州一度成為廣西的富庶之地,也為九坊路、南堤路、五坊路、四坊路等一眾街道增添無數精彩。

????明初,梧州的行政區劃是以廂、坊、鄉分轄,民居為坊,一坊為三十戶。到清仍用明制,同治十二年(1837年),梧州城外街市小巷之一的石巷和城外24社中的福安社、福德社便是如今的九坊路。在拆城墻建馬路時,為紀念此段路原來的九個坊而取名九坊街。

????靠近桂江的地理優勢,使得這一帶船運交通方便,利于貨物進出,為這里帶來貿易的繁榮。《梧州街巷尋蹤》一書中,岑浩明撰寫的《九坊路》一文記錄下這條梧州商業貿易最繁華街道曾經的輝煌。明代,梧州工業的冶煉技術的發展水平,在九坊街可見端倪。成化七年,總督韓雍在九坊街對開河面造桂江浮橋,其中就用生鐵鑄4條鐵柱。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坊街已經出現代客買賣貨物,索酬行傭的經紀業“平碼行”。清末、民國年間達鼎盛時期,“平碼行”達100多家,銀錢業商號達16家,土產、百貨、布匹、絲綢、五金、交電、化工和照相器材等行業商鋪布滿整條九坊街。

????九坊街的貿易繁榮,也造就了商賈無數。諸如光緒年間,廣東鶴山一貧民梁頌唐來梧州打工謀生,后陸續開設均隆、福隆、慎隆等銀鋪,成了廣西最大的富商。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廣州李裕興商號在九坊街開了個前店后廠的織作坊,開創了梧州第一家織襪工場,日產襪100余雙。梧州解放前夕,在九坊街經營五金交電化工和照相器材的行業有興隆、梧興行、祥興、榮泰、建成、仁泰、永德、和益、美記、天興、義成、大陸行、永生行、永隆、明記、寶興等商號。1949年12月,剛剛解放的梧州,就迎來了第一家國營商業公司廣西省梧州市貿易公司在九坊街成立,開創了梧州國營商業的歷史新篇章。

????被稱為“百年商街”的南堤路在那時也是一派商市繁鬧。南堤路前身就是梧州人熟悉的“沙街”,《蒼梧縣志》記載,沙街是城外街市,因地處西江北岸邊的長沙灘,所以又稱長沙街。明清至民國時期,廣西內外的交通運輸只有水路可通,而梧州又是廣西進出口和水上交通的東大門。因此在當時的梧州,越靠近江河岸邊,商業越興旺發達。而沙街上邊是桂、潯交匯處,下邊緊靠西江河新西碼頭,進出口運輸方便,又是各地商賈、旅客進出梧州營商必經之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一片商業繁華。

????《梧州文化》記載,1897年,梧州辟為通商口岸后,沙街的貿易往來更為頻繁。當時沙街主要經營海咸雜貨、土產油料等。民國初年,沙街漸成為進出口貿易一條街,海咸業就有42家,平碼行出口大米每日達400至500萬斤。至民國九年(1920年),梧州主要進出口貿易商在沙街就有17家。1935年,廣西省出入口貿易處在沙街開張,這是梧州首家官辦企業。新中國成立初,沙街的貿易市場仍是桂東南以及廣西農副土特產品的集散地,上游各埠商號均選擇到此進貨,尤其是咸魚、海產品等。改革開放后,沙街的集市貿易漸趨興旺,街道地層商鋪林立,達100多個。后來兩廣市場建成后,沙街的大部分商鋪轉入兩廣市場經營,昔日熱鬧的街市漸歸平靜。????

????■延伸閱讀

????梧州大事記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

????●民國29年(1940年)

????3月27日 廣西省府委員會通過《廣西省戰時行政監督專員公署暨區保安司令部合并組織暫行辦法)。4月廣西省劃分為12個行政督察區及保安區。梧州行政監督區改為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梧州,轄領蒼梧、藤縣,容縣、岑溪、平南5縣。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為粱朝璣。

????5月 廣西農民銀行梧州分行停止營業,機構、人員、業務并入廣西銀行。設在梧州之廣西電力總廠遷桂林,原廠改稱為梧州分廠。

????是年 龍華、泗洲等地天花病流行。

????●民國30年(1941年)

????3月 被日機炸壞的梧州高旺飛機場修復。

????4月 中國農民銀行在梧州設立辦事處,辦理匯兌、儲蓄、農貸等業務。

????5月 廣西省驛運管理處在梧州設立水運總段,接管廣西船舶總隊部所辦理的船舶管制及封撥工作。該水運總段改“管制與封撥”為“統收統撥”,加強了控制全省的水運,但與航商的矛盾加劇。民國31年5、6月間,該水運總段又插手廣西航業聯社營業,接管該社輪船組、電船組。民國33年日軍第一次入侵廣西,該總段的工作基本陷于停頓,民國34年6月被迫撤銷。

????7月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梧州辦事處成立。該銀行總行設于上海,是南方三大銀行之一。

????9月 商辦梧州電話營業處由省電話局接辦,改為廣西省電話局梧州分局。

????10月16日 廣西企業公司成立,同時接收省營各工廠。梧州廣西火柴廠被該公司派員接辦。

????冬 梧州高中從藤縣太平迂回梧州。在該校任教的中共黨員建立了中共梧高支部,隸屬中共廣東西江特委領導。1942年下半年,該校黨員先后離梧,該支部結束。民國33年秋,梧高再次遷往藤縣。

????是年 香港、澳門淪陷后,港、澳和廣州游泳跳水運動員云集西江,在梧州舉行廠一次游泳比賽。這次比賽由梧州省立第二體育場籌辦,經費由商人捐助。有不少廣州、香港、澳門的運動員參加,推動了梧州水上運動的開展。

????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孔祥熙授予梧州思達公醫院“風義同欽”大匾—幅,表彰該醫院在搶救抗戰中負傷官兵群眾的功績。

????(摘自《梧州大事記》)

編輯:鐘笑瑩 黃東瑩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留言內容:
 
· 蒼梧縣司法局獅寨司法所“快調快處”守護農田灌溉
· 長洲區著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實現六堡茶產業發展目標建言獻策
· 熱烈祝賀市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勝利閉幕
· 梧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關于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 梧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關于梧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 梧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關于全市與市本級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的決議
一路繁花
花紅樹綠相映成景
梧州港大利口 作業 ...
六旺樹開花
秀美梧州 入眼皆景
湖景優美
梧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備08001990號 梧公網安備:45040000045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許可證號: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離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梧州零距離網”的所有作品,任何媒體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梧州零距離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