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紀榮蘭 通訊員 周雄新
????“社區環境越來越好,居民安居樂業,我心里才覺得舒坦。”龍圩區城南社區主任朱芳勇說,自己致力于改善社區環境的初衷一直沒有變。
????城南社區的臺賬清單,見證著朱芳勇的美好初衷照進了現實:2015年12月,修建龍泉路東里二段18號-24號道路和排污渠;2016年1月,修建龍泉路西里五段28號-37號道路;2016年5月,硬化龍泉路東里一段12號至東里一段2號道路;2016年8月,硬化龍珠路蒼梧縣教研室斜坡約150米的道路……經朱芳勇牽頭組織,城南社區近幾年來先后修建了近20條道路。如今,城南社區內道路破損、排水不暢等問題已得到解決,居民出行更便捷、更安全,社區面貌也大有改觀。
在朱芳勇牽頭組織下,城南社區新塘北路的一段小巷道路得到硬化。紀榮蘭 攝
????為修路,勤跑腿
????朱芳勇至今仍清楚記得修建社區道路的曲折過程:從接到居民關于路難行的投訴,到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再到排除困難把路修好……朱芳勇感慨地說:“這些路都是在上級有關部門和廣大居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才建成的,并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這些年修路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為了把路修好,方便居民出行,朱芳勇和城南社區的工作人員沒少操心。以城南社區轄區內的竹園路為例,經社區方面的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完成了竹園路的硬化。
????當初的竹園路是一條泥路,狹窄坑洼,居民駕駛摩托車、自行車經過竹園路時連人帶車摔倒在地的情況時有發生,居民們要求修路的意愿十分強烈。朱芳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此,他積極奔走,尋政策,找資金,先是通過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爭取到一筆資金,然后鼓勵村民籌資,總算解決了修路資金的問題。
????意料之中,修路工程又“卡”在了村民讓地的問題上。于是,朱芳勇和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爭取群眾支持修路工作。2010年11月,這條涉及諸多爭議問題的爛泥路,終于被修成了一條長200米、寬6米的水泥路。
????要修路,找主任
????修路工作難做,要解決的問題多,也練就了朱芳勇的耐心。“你要修路,有個別居民就揚言把修好的路弄壞,所以很多路都是一小段一小段慢慢修的。”朱芳勇說。
????興業園小區到新塘沖南巷的一段爛路,是城南社區的“老大難”問題。為了爭取修建這段路,作為龍圩鎮人大代表的朱芳勇聯合其他人大代表,多次提交修路的議案。終于,他們遞交的議案得到了政府批復。但在修路過程中,有個別居民阻礙施工。為了勸服居民,朱芳勇和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多次入戶走訪。最終,這名居民不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主動配合相關工作。
????每次,朱芳勇和城南社區工作人員接到群眾反映出行難的問題后,都會到實地走一走,然后多方反映,全力促成道路硬化等工程。因此,在居民群眾心目中,朱芳勇成了名副其實的“修路大王”,居民們幾乎達成了“要修路,找主任”的共識。
????“架橋修路是好事,可是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這些年來,朱芳勇主任為居民群眾修了很多條道路,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居民出行難的問題。”龍泉路東里二段27號居民黃阿姨如此評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