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李欣鞠 楊苑君
????11月6日,應邀前來參加2017年第三屆廣西(梧州)粵劇節的馮剛毅、歐凱明、陳韻紅、梁素梅、黎駿聲、崔玉梅等梅花獎獲得者,就粵劇藝術傳承與發展的主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粵劇傳承需堅定文化自信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崔玉梅認為,粵劇包含了中國“禮義仁智信”等傳統美德,能夠教化大眾,這是粵劇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傳統戲曲的傳承發展,要重視把中華傳統美德內核融進其中,從而提升其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
????紅線女入室弟子、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歐凱明表示,梧州粵劇文化底蘊深厚,在兩廣地區、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很有影響力。堅定文化自信,應當突出和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激發人們的文化自覺,使根植于本土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梁素梅參與了歷屆廣西(梧州)粵劇節,她直言:“我覺得來梧州好像回到自己家一樣,梧州的粵劇氛圍以及群眾基礎極好,大家非常熱情。通過粵劇節的一系列活動,能更好地促進今后梧州粵劇的發展?!?/p>
????受現代社會多元文化的沖擊,傳統戲劇觀眾群日漸萎縮。對于粵劇發展中的瓶頸問題,粵劇名家們認為需要重視觀眾的培養。對于粵劇如何吸引年輕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陳韻紅認為,粵劇傳承發展要真正走進校園,不能只是門面的功夫,而是要找到一些好苗子來針對性地培養,粵劇就會有希望。另一方面,粵劇最重要的是走進群眾中去,用星火燎原的功夫培養和壯大觀眾群體。歐凱明也肯定了我市開展戲曲進校園的成效,認為這項活動非常靈活、生動、精彩,“看得出學生們樂在其中”。
????粵劇發展要敢于改革創新
????隨著社會變遷,群眾對藝術要求的發生了改變,傳統粵劇如何“老樹發新枝”,是眾名家思考的問題之一。對粵劇藝術不變初心的堅守和大膽改革創新的勇氣,成為他們答案中共同的關鍵詞。
????“為了適應現代的快節奏,粵劇更需要慢下來。要有故事、有情感、有內容。”國家一級演員、粵劇界第一位梅花獎、第一位“二度梅”獲得者馮剛毅說。已經年過七旬的馮剛毅如今仍堅持練習基本功,他認為,粵劇需要扎實的基本功練習,更需要堅守初心。他當年曾在清早4點多起床練功,一度因排演粵劇摔傷至腦震蕩、手骨折。他說:“當時劇團領導在病床前問我是繼續演戲還是轉行,我說當然是繼續演?!闭浅跣牟蛔?,使他堅持了下來。
????要傳承粵劇就要改革,改革創新就必須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的“摘梅”代表作《花月影》中,加入了交響樂等新元素。他認為,粵劇怎樣改革也得姓“粵”,在堅守中努力尋求突破與創新。具體說是在保留傳統的戲曲完整的表現形式的基礎上,在視覺上、聽覺上,包括對粵劇的內容思想上作出一些符合時代進步和審美要求的改變,如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豐富表現方式,讓舞臺呈現的方式更加美輪美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