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車輪滾滾而過,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吉隆坡的茶葉消費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隨著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以及馬來西亞茶葉購銷和進口政策轉變,曾經控制馬來西亞從中國內地進口六堡茶事宜的行業聯盟被瓦解。
隨后,吉隆坡的餐飲業也不斷更新換代,曾經的“成記”“玉壺軒”“品泉”“適苑”等傳統茶樓酒樓陸續消失于時代浪潮之中。
市場使用終端的變化過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六堡茶銷售行業的淘汰和整合。曾經占據壟斷地位的“南隆”“余生祥”“廣福源”等3家茶企或結業,或停止了六堡茶的進口經銷,但經過歲月洗禮后的“聯隆泰”和“廣匯豐”相反越做越大。
劉偉才說,從他進入“廣匯豐”到現在,“廣匯豐”從中國內地進口的六堡茶數量幾乎翻了一倍。現在茶行每年從梧州進口六堡茶上百噸。
在許金龍的記憶里,“聯隆泰”進口的六堡茶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一直處于穩定上升狀態,如今每年從梧州進口的六堡茶也有50噸左右。
與此同時,梧州六堡茶出口吉隆坡的途徑也便捷多了。茶葉從梧州發貨,從廣州港起運,一周時間就可以直達巴山港,迅速融入吉隆坡的茶葉消費洪流當中。
如今,六堡茶在吉隆坡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當地很多茶人,以及“紫藤”“唐藝軒”等茶道文化機構,都在致力于推動六堡茶文化向更深層次領域發展,不斷提升六堡茶的市場價值。或許正如許金龍所言:“現在的六堡茶在吉隆坡已經不再是低檔茶了,雖然價格上去了,但高品質的六堡茶還是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