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首頁  綜合  時事  直播  房產 家裝  汽車  理財  零距離問政  騎樓論壇  周末玩乜嘢  我們相親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離網>> 專題報道 >>正文
     
茶船古道尋跡·境外行:一壺紅濃話往來 只覺天涯行未遠
2017-12-13 19:41    西江都市報   記者 蘇愛清 楊麥 龍天傳

采寫:西江都市報記者 蘇愛清 楊麥 龍天傳 

攝影:西江都市報記者 蘇愛清(除署名外)


2017年9月13日,午后的吉隆坡仍然十分炎熱,但茨廠街的客流并未因此有絲毫減少。作為當地有名的“唐人街”,這個街區集中了很多傳統華商老店,藥油、參茸、海味……各種各樣的傳統“唐山貨”在這條街上都有出售,其中自然少不了來自中國的茶葉。


建源茶行有限公司位于茨廠街西側,這家創建于1945年的茶行,內部裝修充滿現代氣息,但門店所處的老舊騎樓,及其書于騎樓立柱上的招牌,依然留下了歷史的印記。距離建源茶行不遠處,還有另外一家老茶行——創建于1928年的廣匯豐茶行有限公司。歷經數十年時光的打磨,這兩家昔日馬來西亞進口中國內地六堡茶的“頭盤商”(一級進口商),如今仍然是吉隆坡乃至馬來西亞赫赫有名的大茶企,共同見證著六堡茶在當地的影響和傳承……


茶樓遍布“唐人街”

吉隆坡,位于鵝麥河與巴生河的交匯處,馬來語意為“泥濘河口”。它既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又曾是馬來半島上的一個主要錫礦區。


自19世紀中期馬來西亞錫礦產業大開發以后,大量從中國南方越洋而來的華工涌入馬來半島上的礦區。1857年,雪蘭莪州皇族把巴生谷開放給采錫礦者,來自中國的礦工快速聚集,吉隆坡因此漸漸發展起來,在1880年成為雪蘭莪州的首府,并吸引了更多華人前來。1957年,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的首都,此后與錫礦區的定位漸行漸遠,逐步發展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商業消費更為旺盛。

圖為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出版的一份報紙,上面介紹了六堡茶文化。龍天傳攝


早期到達的大量華工在吉隆坡定居下來,使華人在當地的人口構成中占據主要位置。《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一文及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華人在吉隆坡總人口中所占比例,20世紀70年代約為42%,2016年仍達41%。


吉隆坡的華人主要來自兩廣和福建,當地華人因此形成了兩大飲茶群體:“廣府人”喜歡喝六堡茶,福建人則愛喝福建巖茶。華人飲茶習慣的傳承,也影響了當地的茶葉乃至餐飲消費。


在廣匯豐茶行有限公司董事經理劉偉才的記憶中,“廣匯豐”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進口銷售六堡茶,當時吉隆坡很多居民到“廣匯豐”購買六堡茶。

廣匯豐茶行有限公司銷售的六堡茶。


“吉隆坡很多的‘廣府人’都愛喝六堡茶。”說到品飲六堡茶,吉隆坡市民、今年76歲的何長耀深有感觸。何長耀的父親來自中國廣東順德,一直都有喝六堡茶的習慣,受其父親的這種生活習慣深刻影響,何長耀也成了六堡茶品飲與收藏的愛好者。


不過,與門店零售相比,六堡茶在吉隆坡當地茶樓和酒樓的使用量更大。由于城市商業較繁華,加上華人比例較高,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吉隆坡就有不少廣式茶樓、酒樓和點心鋪。20世紀50年代中期,年方十來歲的何長耀時常跟著父親到吉隆坡市內的廣式茶樓喝茶。當時的廣式茶樓酒樓大多集中在茨廠街、蘇丹街、諧街這三個街區,其中“成記”“玉壺軒”“品泉”“適苑”“別有靝”“錦麟泰”“雙英齋”等都比較有名。由于喝茶的幾乎是“廣府人”,而且六堡茶價格低廉,這些茶樓酒樓都免費提供六堡茶。“很多茶客落座后,炒一碟粉面或叫上一籠包點,就著一壺六堡茶能喝一個早上。”何長耀說。

茨廠街是吉隆坡一條“唐人街”。

“成記”酒樓當年用過的茶壺。


除了傳統的茶樓酒樓外,吉隆坡的小餐館也免費為就餐者提供六堡茶。張進行的家族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在吉隆坡經營小餐館,以前這個餐館以六堡茶為主要用茶,總是整籮地購買六堡茶。


20世紀60年代,吉隆坡出現“美倫”“大同”等一批高檔酒家,茶樓餐館免費供茶模式逐漸被打破。當時,茶樓酒樓提供的茶品越來越多,一些茶樓酒樓開始計位收取茶位費。但是,從這個時期一直到2010年前,無論是高檔酒家,還是傳統茶樓,六堡茶依然是供應的茶品之一。


分級銷售六堡茶

吉隆坡的廣式茶樓酒樓,很多都由來自香港的商人運營,因而其經營風格、點心菜式、用茶品種都與香港的茶樓酒樓頗為相似。和香港市場更相似的是,進入吉隆坡的六堡茶,同樣以一套完整的分級銷售模式來完成市場消化。


在1950年以前,“建源”“廣匯豐”等老茶行依靠各自的進貨渠道從中國進口六堡茶,再進行批發和零售。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后,中國內地茶葉購銷政策和出口方式發生改變,雖然六堡茶面向馬來西亞的出口沒有實施限制,但對于獲得進口代理權的經銷商仍有一定的銷售指標條件。


劉偉才回憶說,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馬來西亞獲得從中國進口六堡茶資格的經銷商不超過10家。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整個馬來西亞的六堡茶進口經銷商只有“廣匯豐”“聯隆泰”“南隆”“余生祥”“廣福源”等5家。

20世紀90年代聯隆泰進口有限公司與中國茶企簽訂的進貨合同。楊麥攝


馬來西亞茶葉商會永久名譽會長,建源茶行有限公司、聯隆泰進口有限公司負責人許金龍直言,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六堡茶總量達500多噸。當時對于進口中國內地六堡茶的各項事宜,“頭盤商”相互之間“已經形成默契”。

許金龍(右)年輕時與友人在建源茶行喝茶留影。許金龍提供


“頭盤商”進口六堡茶后,除在自家門店零售少部分外,更多的是把茶葉批發給當地的茶行茶莊、酒樓茶樓,其他茶行茶莊再把購進的六堡茶分銷給各處的雜貨鋪、海味店、藥店,以及小型茶餐廳。


日雜鋪、海味店和藥店等作為零售商,其銷售對象為普通居民,而普通居民單次購買量都不大,因此,這些店鋪需要把整籮六堡茶打碎后再稱重出售。吉隆坡的居民素來愛喝有一定陳化年份的六堡茶,他們在購買茶葉時,往往喜歡選購結成整塊的六堡茶,認為這才是夠年份的老茶,以至于零售商特地不把六堡茶敲得太碎,以迎合顧客的需求。


除了在本地銷售以外,吉隆坡當地的茶行還把很多六堡茶銷往馬來西亞北部的錫礦區。“以前,我們的三、四、五級茶專賣到錫礦區。”劉偉才說。


茶船中轉到“巴生”

2017年9月13日上午,裝載“聯隆泰”訂購的六堡茶的集裝箱貨船如期泊在了巴生港,此時,“聯隆泰”雇傭的貨運公司派出的車輛早已等候在碼頭。卸貨,裝車,運輸,到了中午時分,這些六堡茶便被運到了“聯隆泰”的貨倉。


“這批茶從下單到收貨不超過兩個星期。”9月13日,許金龍一邊通過手機監控軟件向我們展示茶葉入庫的實時情景,一邊介紹,以前進口茶葉可沒這么方便,20世紀50年代時,要做成一樁六堡茶進口生意,得花費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


進口六堡茶花費時間多,固然是因為以前通訊聯絡及貨源組織不便,但也與當時的航運不發達有關。


以前,下了訂單以后,從梧州進口的六堡茶都是經西江運到香港,集中換裝遠洋貨輪后,穿過南海到達新加坡中轉,遇上合適的船期再換船出發,穿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巴生港卸貨。僅是新加坡到巴生港的海上線路,就長達近400公里。


巴生港,距離吉隆坡不到40公里,這個馬來西亞如今最大的港口,雖然早于1882年就被英國殖民政府開發出來用于運輸錫米,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以后才進入建設高峰期,并在1973年建成紅海與馬六甲海峽之間第一個集裝箱貨運港。在集裝箱貨運港建成之前,從中國運茶而來的船只都是散貨船,之后集裝箱貨船逐步成為主角。20世紀80年代,停靠巴生港的茶船全部換成了集裝箱貨船。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隨著巴生港的崛起,航向馬來西亞西海岸北部地區港口的貨船,開始在巴生港停泊中轉裝卸貨物。

如今的巴生港貨如輪轉。(資料圖片)


馬來西亞TMI船運公司設于巴生港港區周邊,總經理亨利雖然年紀不大,但從事船運代理業務已有七八年歷史。接受采訪時,亨利說,中國茶葉等貨品通過海運運抵馬來西亞的時間長短取決于很多因素,如出發港口的方位,運輸船舶的規模與科技含量等,以前還要看船務公司的規模。一般來說,船務公司規模較大,貨船的運輸量較多,就能夠直接從香港滿載發船經新加坡到馬來西亞的巴生港,而即便一切順利,船期單程也需要9天左右;如果船務公司的規模較小,每次貨船在發船的時候裝載量不足,就可能要在新加坡等地中轉裝貨,這樣所需的時間就更長了。


不過,很多客商都不愿意在等待船期中浪費時間。因此,如果沒有合適的船期,馬來西亞的茶商往往會在新加坡卸下六堡茶,直接用貨車從新加坡經馬來西亞的新山市裝運入境,走公路北上直抵吉隆坡。“以前,‘廣匯豐’進口的六堡茶經香港通過海路運到新加坡后,我們會視需等待的船期情況而選取陸路或海路運輸方式,將茶葉運到吉隆坡。”9月12日,馬來西亞茶葉商會署理會長、廣匯豐茶行有限公司董事劉俊光說。


消費市場仍巨大

時間的車輪滾滾而過,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吉隆坡的茶葉消費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隨著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以及馬來西亞茶葉購銷和進口政策轉變,曾經控制馬來西亞從中國內地進口六堡茶事宜的行業聯盟被瓦解。


隨后,吉隆坡的餐飲業也不斷更新換代,曾經的“成記”“玉壺軒”“品泉”“適苑”等傳統茶樓酒樓陸續消失于時代浪潮之中。


市場使用終端的變化過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六堡茶銷售行業的淘汰和整合。曾經占據壟斷地位的“南隆”“余生祥”“廣福源”等3家茶企或結業,或停止了六堡茶的進口經銷,但經過歲月洗禮后的“聯隆泰”和“廣匯豐”相反越做越大。


劉偉才說,從他進入“廣匯豐”到現在,“廣匯豐”從中國內地進口的六堡茶數量幾乎翻了一倍。現在茶行每年從梧州進口六堡茶上百噸。


在許金龍的記憶里,“聯隆泰”進口的六堡茶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一直處于穩定上升狀態,如今每年從梧州進口的六堡茶也有50噸左右。


與此同時,梧州六堡茶出口吉隆坡的途徑也便捷多了。茶葉從梧州發貨,從廣州港起運,一周時間就可以直達巴山港,迅速融入吉隆坡的茶葉消費洪流當中。


如今,六堡茶在吉隆坡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當地很多茶人,以及“紫藤”“唐藝軒”等茶道文化機構,都在致力于推動六堡茶文化向更深層次領域發展,不斷提升六堡茶的市場價值。或許正如許金龍所言:“現在的六堡茶在吉隆坡已經不再是低檔茶了,雖然價格上去了,但高品質的六堡茶還是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

“紫藤”是吉隆坡有名的茶文化推廣機構。

“‘廣匯豐’進口六堡茶采用海運方式運輸”

講述人:劉偉才(65歲,廣匯豐茶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現居吉隆坡)


一直以來,“廣匯豐”都以梧州出口的六堡茶為主要經銷品種。20世紀70年代,“廣匯豐”每年從梧州進口的六堡茶大約有10噸,到了20世紀80年代,每年進口的六堡茶數量達到六七十噸。“廣匯豐”的銷售以批發為主零售為輔,到了20世紀90年代,我們茶行的六堡茶消費群體已覆蓋吉隆坡華人社會各個階層。


隨著喝茶、藏茶在馬來西亞成為時尚,能長期收藏的六堡茶銷售量持續看漲,近年來,茶行每年從梧州進口的六堡茶至少有120噸。“廣匯豐”從中國進口的六堡茶都是通過海運方式運回馬來西亞。在20世紀60年代,茶行從中國內地進口茶葉需用船運到香港,再從香港用遠洋船舶經新加坡中轉運到吉隆坡;20世紀70年代,遠洋船舶不一定需要經新加坡中轉,也可以直接從香港直航到馬來西亞的巴生港;20世紀90年代后,遠洋船舶從廣州港出發,就可以直接駛到巴生港。“廣匯豐”從梧州進口六堡茶,從下定單、發貨、運輸到收貨,以前需要幾個星期,如今兩個星期左右就行了。

記者在采訪劉偉才(中)。


以前,六堡茶在馬來西亞一直頗有市場,而中國內地出口的六堡茶在某個時期數量相對有限,因此,中國內地向馬來西亞出口的六堡茶曾實行進口代理機制,那時的代理權分散于多家進口商手中。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從中國內地進口的六堡茶,以“廣匯豐”“聯隆泰”“南隆”“裕生祥”“廣福源”等5家為主要進口商,如今有些商家已不再進口六堡茶。目前,“廣匯豐”仍是梧州中茶公司的六堡茶主要進口代理商。


“貨品從中國海運到巴生港時長取決于多種因素”

講述人:亨利(27歲,馬來西亞TMI船運公司職員,現居吉隆坡)


我從事這行六七年了,據我了解,運抵巴生港的貨物中,確實有來自中國的茶葉,不過,在總運輸量中所占比例不會很大。以前,從香港運貨來巴生港的貨船都是通艙的散裝貨船,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陸續換成集裝箱貨船。


中國茶葉等貨品通過海運運抵馬來西亞的時間,取決于多種因素。


首先,要看出發的港口,如果從上海、寧波等地的港口出發,大概需要10天;如果從深圳、廣州等地的港口出發,大概需要7天。其次,要看運輸船舶的規模與科技含量,不同噸位的船舶,運輸效率各有不同,往往噸位越大的貨船到達的時間越快。此外,以前還要看船務公司的規模。我聽行內的前輩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貨品通過海運運抵馬來西亞所需時間很長。有的船務公司規模較大,貨船的運輸量較多,就能夠直接從香港滿載發船到馬來西亞的巴生港,即便一切順利,船期單程也需要9天左右;如果船務公司規模較小,每次貨船在發船的時候裝載量不足,就可能要在新加坡等地中轉裝貨,所需的時間就更長了。


巴生港是現代化國際港口,如今經常會有中國的船舶停泊卸貨。相對而言,每年的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巴生港船運的淡季,年底的時候,該港船務就比較繁忙。


所有貨品從中國運抵巴生港后,港口管理公司會立即卸貨,然后讓貨主將貨物拉走或存放在港口倉庫。即使是將貨物存放在倉庫,貨主也必須在五天內完成提貨,否則,港口管理公司會加收相應倉庫存放費用。


“六堡茶曾被當作戰備品”

講述人:林平祥(63歲,馬來西亞茶文化研究者,現居吉隆坡)


我父親是廣東梅州的客家人,他年輕時到馬來西亞謀生,我是第二代馬來西亞華人。


我從小就喝茶,成年后以茶文化研究和茶藝推廣作為我的愛好和事業。我認為,先輩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不能丟棄。在我品飲和研究的茶葉品種中就有六堡茶,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六堡茶推介給更多愛茶之人。


因為六堡茶有御寒祛濕的功效,所以它備受馬來西亞錫礦工人和“廣府人”家庭的歡迎。以前,六堡茶在馬來西亞使用很廣泛,馬來西亞大量進口六堡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軍即將打到馬來西亞時,英國殖民政府呼吁馬來西亞的民眾提前存儲六堡茶,以作戰備品。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錫礦業的衰落,馬來西亞從中國進口的六堡茶數量大幅下降。不過,馬來西亞因此遺留下了很多陳年六堡茶。據我估計,如今在馬來西亞,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六堡茶存量有幾百籮。


茶樓是六堡茶消費的一個主要群體,馬來西亞的茶樓餐館以前均使用六堡茶,當時很多茶樓提供的茶品都是六堡茶和香茶。以前的六堡茶都是籮裝的,一些茶樓購進整籮的六堡茶后,會讓工人將六堡茶鑿碎、蒸軟,做成散茶,然后晾干備用,不少茶樓都是在蒸過包點之后,就著熱氣順帶蒸茶。


馬來西亞華人比較喜歡喝陳茶,茶樓提供的六堡茶一般是陳化了十多年的茶。由于很多茶樓購進的六堡茶陳化年份不長,而以前馬來西亞這里的租金不算太高,因此,茶樓往往會設倉庫,邊貯存邊陳化新購進的六堡茶。六堡茶收藏風潮興起后,倒閉的茶樓與錫礦場都成為不少藏家尋茶的好去處。2000年后,由于六堡茶價格上升,且籮裝六堡茶需要陳化,使用時又要加工,費時費力,很多茶樓餐館就改用熟普洱茶。六堡茶在茶樓餐館的使用量因此下降。


以前,六堡茶從中國運輸到馬來西亞是走海路的,運茶船先經過香港,到新加坡或者馬來西亞的檳城上岸。因為新加坡和檳城這兩個港口是自由港,入口貨品不需要納稅,所以當初很多大商號都設在檳城。

林平祥向記者介紹茶藝知識。


據我了解,馬來西亞銷售的六堡茶一般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經由香港制作后運輸過來的,俗稱“港倉”六堡茶,另一種是直接在梧州制作后運輸過來的六堡茶。總體而言,馬來西亞華人對于這兩種類型的六堡茶都可以接受。目前,這兩種類型的陳年六堡茶我均有收藏。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梧州制作的六堡茶,因為這種茶口感更加鮮活、變化更加豐富。比如,20世紀50年代制作的六堡茶口感比較傳統,20世紀六七十年代制作的六堡茶又是另一種口味,20世紀80年代制作的六堡茶口感上感覺渥堆時間較久,而20世紀80年代以后出品的六堡茶,渥堆味又沒有那么重了。


在馬來西亞,以前能喝到的六堡茶,更多的是“港倉”口味,因為那時候香港是中國茶葉對外出口的一個窗口,很多銷到馬來西亞的六堡茶都是由香港制作的。馬來西亞很多茶行茶莊都進口經銷“港倉”六堡茶,“寶蘭”“梁瑞生”“四金錢”等都很有名。此外,馬來西亞的陳春蘭茶莊從香港的鴻發茶莊進口六堡茶原料,“天利行”則代理經銷新加坡“安發行”的“港倉”六堡茶。因此,很多老一輩的馬來西亞六堡茶消費者可能會更習慣“港倉”六堡茶。


不過,“廣匯豐”“聯隆泰”等大型傳統茶行有從中國內地進口茶葉的進口權,可以去廣交會進口梧州的六堡茶,所以馬來西亞這里還是有很多梧州制作的六堡茶。據我向梧州中茶公司方面了解,以前梧州每年出產的六堡茶中,至少有一成賣到了馬來西亞。受馬來西亞錫礦衰落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末期后,梧州出口到馬來西亞的六堡茶數量大幅減少,不過,近年來又有了上升的趨勢。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以前馬來西亞的茶莊如果只做茶葉生意很難謀生,所以不少茶莊同時兼營幾種生意。例如,陳春蘭茶莊在馬來西亞除了賣茶,還代理銷售紙張;聯隆泰公司除了賣茶,也賣水草;梁瑞生茶煙莊除了賣茶,也做煙葉生意等。


在我所收藏的六堡茶里,我最珍視的是一款陳年六堡茶。這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在一家茶莊收購到的,這款茶原有十多籮,我知道消息時賣剩最后一籮,后來我與朋友合購了這籮茶。我初步判斷,這籮茶是抗日戰爭爆發前或20世紀50年代初期制作的,使用的原料是特級六堡茶或上等原度六堡茶,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普天共慶”。


以前,我們找到好茶,都喜歡呼朋喚友,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品飲心得。現在的藏家則喜歡把好茶藏起來,獨自享用。茶葉收藏氛圍不同,或許這也是一種變化。


“以前六堡茶是每家茶樓的主供茶品” 

講述人:何長耀(76歲,商人,資深茶客,現居吉隆坡)


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多,吉隆坡的華人主要來自兩廣與福建地區,其中“廣府人”比較注重飲食文化。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廣府人”都喜歡去廣式茶樓“嘆”茶,因此,20世紀四五十年代,吉隆坡的華人聚居區有不少茶行和廣式茶樓、點心鋪。這些茶樓大多集中在茨廠街、蘇丹街、諧街這三個街區,其中比較出名的茶樓有“成記”“玉壺軒”“品泉”“適苑”“別有靝”“錦麟泰”“雙英齋”等,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蘇丹街的“半山芭”和中華游樂園的“墨以”也非常出名。我阿爸從廣東順德來到馬來西亞經商,后來定居吉隆坡。因為家里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所以我從十來歲開始就跟阿爸去茶樓喝茶,當時的“成記”“玉壺軒”“雙英齋”等我都去過。


以前,馬來西亞總體消費力較低,茶樓大多靠薄利多銷吸引顧客。我十來歲跟阿爸上茶樓時,一份福建面才8角錢(當時的馬來亞元)。當時,茶樓的茶水是免費供應的,即使顧客只吃一碟粉面,也能免費飲用茶水。為了省錢,加之茶樓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廣府人”,因此價格便宜且深受“廣府人”喜歡的六堡茶,就成了每家茶樓的主供茶品。即便茶樓有多個茶品可供選擇,但顧客大多還是會選六堡茶。當時,茨廠街、蘇丹街、諧街這三個街區里除了一些茶莊茶行有六堡茶賣以外,很多潮州人開的海味鋪和雜貨鋪也有茶葉賣。茶樓酒樓有時候在這些店鋪訂購干貨、海味和日雜用品,會連同六堡茶一起訂購。

何長耀(左二)向記者憶述其所知道的茶樓使用六堡茶的情況。


馬來西亞獨立后,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濟逐漸發展,人口不斷增加,茶樓酒樓也更加興旺,陸續出現了一些配備空調的高檔酒家,我們當地人稱之為“冷氣酒家”,如“美倫”“大同”等,此外還出現了馬來西亞首家五星級酒店。在這個時期,吉隆坡的茶樓酒樓的消費群體明顯增加,茶樓酒樓提供的茶品也呈現多樣化,一些茶樓酒樓開始收取茶位費,尤其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當地物價上漲,茶位費也逐步上調。但是,無論是高檔酒樓,還是傳統茶樓,唱主角的茶品依然是六堡茶。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吉隆坡的餐飲業又有新的發展,新式酒樓、飯店大量涌現,一些酒樓的茶位收費標準由以往單純按人頭收費,轉變為按茶葉數量及品質收費,每小包茶葉收費3.5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下同)。不過在這個時期,六堡茶仍是備受“廣府人”喜愛的茶品。


此外,吉隆坡當時還出現了一些快餐檔,部分快餐檔也提供六堡茶。1992年前后,我開了一間美食中心,里面既有經營面食、米飯等中餐的攤檔,也有經營西餐的攤檔,其中,中餐攤檔提供六堡茶,茶位費按照人頭計收,每位1角到2角。當時的六堡茶不貴,我記得每斤才賣15元。

隨著普洱茶在馬來西亞知名度大幅提升,加上六堡茶價格不斷上漲,到了2010年左右,普洱熟茶使用量逐步超過六堡茶,成為馬來西亞的餐館酒樓使用的主要茶品。但是,吉隆坡這里很多“廣府人”還是喜歡喝六堡茶。如今在茶樓自帶茶葉的茶客越來越多,一來是茶樓的茶位費貴,假如我們去10個人,不帶茶葉需要20元,而自備茶葉僅需付2元的開水費;二來我們喜歡喝陳年六堡茶,但茶樓提供的茶葉陳化年份不夠。


以前,吉隆坡很多普通家庭也喝六堡茶,尤其是做“三行”的工人,“三行”主要是指木工、泥水工和扎鐵工,這些行業都是做體力活的,工人要喝很多茶水,六堡茶便宜,茶性又溫和,最適合他們。尤其是泥水工,當中有很多是“三水妹”(來自中國廣東三水的女子),她們上工前都要用一個暖水壺泡好一壺六堡茶帶去喝。


“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每年進口六堡茶500多噸” 

講述人:許金龍(70歲,馬來西亞茶葉商會永久名譽會長、建源茶行有限公司負責人,現居吉隆坡)


以前,我父親許遠生在吉隆坡經營一家雜貨店。我父親有很多朋友,因大家都想有個地方喝茶聊天,進行日常消遣活動,于是他組織了大約20個股東,于1945年成立了建源茶莊(后改名為建源茶行)。那時候,整個茶莊的規模不大。我父親是中國福建安溪人,當時茶行以經銷福建茶為主。由于北馬(馬來亞北部)有很多錫礦,那里礦場的工人很喜歡喝六堡茶,因此,建源茶行在創辦之初也經銷六堡茶,只是數量不多。


1946年,為了便于向其他同行銷售進口的茶葉,建源茶行成立了聯隆泰進出口有限公司,專營茶葉等貨物進口,當時我們經銷的六堡茶都從中國進口。20世紀50年代以后,我們直接向中茶公司進貨。當時的六堡茶是一種平民茶,價格低廉,很多包店、小餐館、點心鋪都喜歡入貨。

許金龍(左)向記者展示其收藏的陳年六堡茶。


1968年,我接手茶行生意,當時茶行的六堡茶銷量已經相當不錯。那時候,從中國進口的六堡茶以大竹籮裝為主,分成五個等級。20世紀60年代,我們已經和中國內地的供貨商建立了供茶渠道,一般是發電報向中國內地的出口公司訂貨。那時候訂貨很麻煩,去電報局發電報,經常要翻電報代碼本按照內容查代碼,查到了才能發出去,發過去以后又要等很長時間,電報局才會接到回電轉交給我們。有時候我們通過信件往來洽談生意,洽談的時間就更長了,往往一個月才能談成一單生意。不過,正因為通信麻煩,當時洽談生意是直截了當的,雙方報價和報定量以后,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當時,我們茶行是巖溪茶行公司的股東成員,主要通過巖溪茶行向中國內地訂購烏龍茶。我接手茶行的時候,我們茶行在中國內地的六堡茶供應商一直是梧州土畜產公司。當時,梧州土畜產公司寄茶葉樣板給我們看,我們選好了就發電報或寫信下訂單。我還記得,當時那些六堡茶里面有很多“金花”,現在的茶客會將它當作寶貝,但在那個時候,很多客戶都向我們投訴,認為是發霉了。那時的六堡茶確實很便宜,一級茶每公斤才8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下同),每個等級之間每公斤的差價只有一兩毛錢。說到價格,還有一個故事:20世紀70年代,我們在梧州訂了一批六堡茶。我們收到首批貨以后,對方就沒再發貨過來,于是我們打電話詢問,梧州方面答復稱當初簽的出口合同價格太低,按這個價格沒法供貨。經過洽商,我們補了差價,才拿到剩余的貨。


在20世紀70年代,我們經銷的六堡茶除了從中國內地進口外,還從香港進口,因為當時我們從中國內地進口茶葉要交30%至35%的稅,而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從那里進口茶葉不用交稅。不僅如此,香港生產的六堡茶很受馬來西亞的消費者歡迎,同一等級的貨,港產六堡茶售價有時比從中國內地生產的高一倍。

當年馬來西亞本地也生產六堡茶,但很多是“翻渣茶”。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源茶行進口經銷不少香港六堡茶,有“孖瑞”“四瑞”“四金錢”“寶蘭”等。那時候,香港的茶莊在馬來西亞有專門的代理商,比如“陳春蘭”“梁瑞生”等茶莊,這些代理商在怡保有分支機構,他們會派人過來向我們推銷六堡茶。我們如果有需要,給他們打個電話,茶葉很快就能運到,而且可以貨到了再結賬。那些茶莊銷售的六堡茶包裝很簡單,也是用大竹籮壓裝的,外面包一個白色塑料袋。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中國內地出口的六堡茶貨源充足,我們茶莊銷售的六堡茶便以中國內地進口的為主。那時候,中國內地的茶葉出口公司專門派人到馬來西亞推銷茶葉。熊燕萍經理(時任廣西梧州茶葉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就來了很多次,她每次都帶著茶樣和合約過來,我們雙方談妥了就馬上簽約下訂單。


當時,我們公司和中國內地做茶葉進口生意,開始時要出具銀行信用證,后來改為通過銀行做“期貨抵押”,即我們和中國內地的茶葉出口商簽了訂單以后,茶葉出口商把出口單據抵押在銀行,等貨到了,我們就付款把單據贖回來。如果不把單據贖回來,我們就無法驗收提貨。銀行收到我們的賬款后,直接匯給茶葉出口商。這樣的操作方式,保障了合同履行的安全。


以前,要想進口銷售中國內地的六堡茶,需要達到一定的銷售指標才能得到進口代理權。當時,馬來西亞的“廣匯豐”“聯隆泰”“南隆”“裕生祥”“廣福源”等5家公司都是中國內地出口的六堡茶的代理商。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大家對于整個馬來西亞六堡茶市場的控制都有默契。

20世紀70年代,我們茶行每次簽訂的六堡茶供貨量都有幾十噸,簽約以后,梧州方面就分批發貨過來,每次發貨都是大約100籮。這些六堡茶都是用大竹籮壓實,外面再包一個麻袋。這些茶葉在香港上船,當時運茶過來的都是散貨船,到了新加坡就要卸貨中轉,遇上合適的“二輪船”船期,就能直接運到巴生港。如果碰不上合適的中轉船期,還要在新加坡等上一兩周。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縮短運輸時間,我們經常從新加坡用貨車把六堡茶運回吉隆坡,這樣只要一天就行了。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內地到馬來西亞的船全部換成集裝箱貨船,而且越來越多的船直接到達巴生港卸貨,到貨速度快了很多。現在,我們與梧州做生意,從下訂單到收貨,往往一兩周就完成了。


我們茶行的六堡茶銷量一直保持平穩,并呈緩慢增長態勢。現在,我們每年都要進口銷售六七十噸六堡茶,而且大部分是散裝茶。馬來西亞的六堡茶消費群體不斷擴大,除了茶樓、酒樓,我們有不少六堡茶賣給了咖啡館、西茶店,他們也在店里推銷六堡茶。


此外,據我所知,在東南亞,馬來西亞的華人使用六堡茶較為普遍。20世紀60年代,馬來西亞六堡茶年進口量達350噸,到了20世紀80年代,六堡茶年進口量達500多噸。


“加大的六堡茶需求量造就了很多經銷商乃至茶行” 

講述人:劉俊光(60歲,馬來西亞茶葉商會署理會長、廣匯豐茶行有限公司董事,現居吉隆坡)


廣匯豐茶行是我太公(曾祖父)劉大志在吉隆坡創辦的。1928年創店以來,除了經營菜籽、茶葉、煙葉、洋參、藥材、僑批等生意外,也兼營禽畜蛋雞農場、錫礦場等業務。早期我們除了專注經銷進口中國茶葉,也包銷本地茶園的茶葉,生產和制作自家品牌“青山茶”。


19世紀中期,馬來西亞錫礦業蓬勃發展,大批華工南來勞作。六堡茶素有解暑、清熱、解毒等保健功效,那個時代的礦場一般會備上白開水和六堡茶提供給工人。礦場上華工們拿個鋁制茶壺灌滿六堡茶以后才開始工作的情景隨處可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梧州六堡茶出口到南洋的數量甚至達到300噸以上,可以說,這樣的六堡茶需求量造就了很多茶行和進口經銷商。

記者在采訪劉俊光(左)。


廣匯豐茶行自創業開始就經營六堡茶。1950年到1960年,馬中尚未建交,從香港的茶莊進口六堡茶是我們茶行的其中一個門路,而買辦中國六堡茶只能通過去廣州參加一年兩度的廣交會。1962年以前,廣西的茶葉公司還沒有取得直接出口權,梧州的六堡茶需要交由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代理出口,我們都是和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簽署訂貨合同。1962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廣西茶葉分公司梧州支公司成立以后,梧州的六堡茶可憑出口證自行出口發貨到馬來西亞給“廣匯豐”了。


以前,“廣匯豐”進口的梧州六堡茶經香港通過海運發到新加坡,然后由陸海兩路運到吉隆坡。隨著時間推移,運茶的散貨船逐漸提升為集裝箱貨船,加上巴生港發展起來,中馬物流更加方便了。回顧以往從中國內地進口茶葉,從下單、發貨、運輸、報關到收貨,往往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相比之下,從香港進貨則船期可以安排得更快。如今,從廣州港到巴生港的貨船已經實現直航,我們從下單到收貨,一般只要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完成流程。


“六堡茶在茶葉拍賣會上吸引藏家目光”

講述人:林傾強 (38歲,馬來西亞茶商,現居吉隆坡)


從1997年開始,我收藏和銷售陳年六堡茶。為了在馬來西亞尋到好茶,我了解了不少關于六堡茶的收藏和品鑒知識。通常情況下,我知道哪個店鋪貯存有陳年六堡茶,會要求對方先提供一點茶樣品飲。我品嘗過后認為口感可以,就會要求對方帶我到貨倉進一步了解存貯的數量與環境。2009年,我在檳城一家日雜店發現了一款梧州中茶公司(即廣西梧州茶葉進出口公司)于2000年生產的六堡茶,這些茶都是大籮筐裝的,外面還套有白色袋,每籮重50公斤左右,共有20籮。老板當時要價不高,算起來每公斤才20多元。我當即把這批六堡茶買了下來。后來,我將這些茶賣給了吉隆坡的六堡茶藏家,賺了一筆錢。


我收藏六堡茶,重“精”不重“量”,我收藏的六堡茶中,以梧州產的六堡茶居多,其中梧州茶廠、梧州中茶公司等大茶廠生產的六堡茶我會重點關注。中國香港等其他地方生產的六堡茶,我也收藏了一些,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生產于20世紀80年代的“四瑞”牌六堡茶。不過,總體來說,我不太喜歡香港產的濕倉發酵茶。

近年來,馬來西亞舉辦了多次茶葉拍賣會,兩三年前,六堡茶也出現在茶葉拍賣會上,吸引了不少藏家的目光,中國內地也有人來參加拍賣。我記得,拍賣會上曾經推出過一款產于20世紀60年代、總重量為50公斤的陳年六堡茶,當時行家預估這款拍賣品可拍出40萬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下同)至60萬元的價格。后來由于傭金問題,拍賣沒有成功。據一些行內人士透露,這款拍賣品最終私下成交了。


這些年,中國人的購買力驚人,向我買陳年六堡茶的顧客中,絕大部分是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因此,我時常回中國內地,把陳年六堡茶賣給他們。


如今,梧州生產的六堡茶品質越來越好。因為看好六堡茶在馬來西亞的銷售前景,今年,我已成為梧州一家茶企在馬來西亞的總代理商。


“吉隆坡的廣府人喜歡喝六堡茶” 

講述人:張進行(48歲,慧雨行茶空間負責人,現居吉隆坡)


我是吉隆坡土生土長的華人。一直以來,吉隆坡的華人尤其是“廣府人”,都喜歡喝六堡茶,以前吉隆坡許多傳統的餐館和茶樓都使用六堡茶。我們家族是在吉隆坡開餐館的,經營的餐館叫做“天天來飯店”,這個餐館如今還在經營,六堡茶也是“天天來”使用的一種茶品。


“天天來”開業至今至少有50年。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我阿爸經營的“天天來”規模還比較小,當時是個以銷售包子、糕點為主的飯檔,店里用的茶葉主要是六堡茶。以前店里售賣的包子、糕點都是我們自己在家里做好了拿出來賣的,而茶葉則放在店里,免費提供給客人沖泡。當時,吉隆坡里的餐館和茶樓都是使用蓋碗喝茶,每個客人來到,我們都會用一個蓋碗裝8克左右的茶葉給他,然后再配一鋁壺的開水和一個茶盅,讓客人自己沖泡六堡茶。那個時候,到店里來的客人都是要幾塊糕點或包子,就著一壺六堡茶,慢慢品嘗,往往一坐就是一個上午。


那時候的六堡茶都是用大竹籮裝的,每籮重約50公斤,為了把整籮的六堡茶拆散,我阿爸要用斧頭、鐵釬把壓得很實的六堡茶打散拆碎。當時的六堡茶很便宜,20世紀60年代,一籮六堡茶才賣70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下同)。雖然是免費供應,但當時我阿爸還是舍得使用比較高等級的六堡茶,一級茶都經常使用。

張進行(右二)向記者介紹其家族所開的餐館的用茶情況。


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天天來”的規模慢慢做大,開始轉型,不再單純銷售糕點包子,也做“小炒”、面食。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店里就不提供蓋碗喝茶了,而是提前讓店里的工人把整籮的六堡茶用斧頭劈成大塊,然后把整塊的茶葉丟到一個大的開水缸里煮開,再用大杯和茶壺配給客人喝。這樣煮出來的六堡茶,味道比現在用功夫茶具沖泡出來的更濃厚。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天天來”越做越大,終于變成了做“大炒”的飯店。這時,我們店里用茶的種類更廣泛了,鐵觀音、烏龍等都使用,六堡茶的用量相反比以前少了,因為六堡茶的價格上漲了。如今,普通六堡茶的市價每公斤達到40元,在餐館的用茶中已經成了高檔茶。

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們店里使用的六堡茶大多數是香港制作的“六角四金錢”。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們店里主要使用“中茶”(指廣西梧州茶葉進出口公司)出口的梧州六堡茶。不過,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們店不再進籮裝的六堡茶了,使用的六堡茶都是已經做成了一包一包的散茶,每包1公斤裝。當時的散裝六堡茶最常見的牌子是“四瑞”“寶蘭”和“多特利”。“廣匯豐”和“建源”茶行是吉隆坡大型的六堡茶進口經銷“頭盤商”,我們餐館主要從建源茶行購買六堡茶,當時建源茶行有貨車專門送貨上門,我們要訂購什么茶,他們都會很快送過來。以前在吉隆坡,餐館茶樓都由固定的茶莊供應茶葉,因為那時候很多茶莊為了留住客源,在銷售茶葉的時候都會配套送茶具給餐館飯店使用,茶具上面印有茶莊名稱,這樣茶莊和餐館就雙贏了。


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們餐館的用茶量不大,平均每星期訂購一次茶葉,每次訂購300元。在這300元的訂購量里,六堡茶只占一部分。我記得,當時六堡茶每公斤售價是30元。從1995年開始,我們的餐館也像其他餐館酒樓一樣,按壺收取茶位費,每壺茶水收費兩三元。近年來,吉隆坡的餐館和酒樓則按照人頭數來收費,往往是2元一個茶位,如果自己帶茶去的話就收1.5元一個茶位。

如今,六堡茶使用量在我們餐館的用茶量中所占比例較少,而且,名稱也大多叫“菊堡”,就是把菊花拼入六堡茶中沖泡,很多客人都喜歡這樣喝六堡茶。


從2000年開始,我加入了陳年六堡茶收藏行列,當時,我主要是從其他藏家手中收購茶葉。2005年,我和幾個朋友湊錢收購了一籮20世紀70年代的“四瑞”六堡茶,花了幾萬元。后來,我還收藏到了“葉顧霖”(吉隆坡茶企)20世紀80年代經銷的特級六堡茶。不過,越到后來,陳年六堡茶的價格越來越高,存量也越來越少,如今已經很難買得到了。


最近幾年,六堡茶尤其是陳年六堡茶在馬來西亞的行情看漲,我也在吉隆坡開了店,銷售自己收藏的六堡茶。經過探索,我發現市場空間非常大。


編輯:鐘笑瑩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留言內容:
 
· 蒼梧縣司法局獅寨司法所“快調快處”守護農田灌溉
· 長洲區著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實現六堡茶產業發展目標建言獻策
· 熱烈祝賀市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勝利閉幕
· 梧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關于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 梧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關于梧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 梧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關于全市與市本級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的決議
一路繁花
花紅樹綠相映成景
梧州港大利口 作業 ...
六旺樹開花
秀美梧州 入眼皆景
湖景優美
梧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備08001990號 梧公網安備:45040000045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許可證號: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離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梧州零距離網”的所有作品,任何媒體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梧州零距離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