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議:引導貧困戶產生持久的脫貧致富動力
扶貧應先扶志
2018-01-10 11:27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洋
在農林界政協委員的分組討論中,梧州市扶貧攻堅工作及“鄉村振興戰略”是大家關注的熱點之一。
1月9日,政協委員在分組討論中暢所欲言。西江都市報記者 楊揚 攝
按《梧州市“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今明兩年,梧州市將脫貧1.3萬人,出列貧困村158個。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是廣大扶貧工作隊和貧困戶關注的焦點。
市政協委員、蒙山縣扶貧辦莫永玉表示,2017年,蒙山縣有1.6萬農戶脫貧,今明兩年還將脫貧5600人,大多數貧困群眾嘗到了勤勞脫貧的甜頭,真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扶貧政策帶來的實惠。
市政協委員、岑溪市筋竹商會副會長陳浩超去年參與了10多次扶貧活動,共捐款捐物數萬元,但一些貧困戶不恰當的思想與行為,令他覺得難受。
陳浩超說:“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教育醫療保障方面進行了巨大的扶貧投入,解決了貧困群眾迫切的生產生活之需,增加了獲得感。然而,一些貧困戶有依賴思想,極少數還會以‘沒錢喝酒’、‘沒車費趕圩’為名,向扶貧工作隊員伸手要錢。”
市政協委員、梧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副站長譚勇長期在市鄉村辦工作。他認為,在扶貧攻堅戰中,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貧困戶產生持久的脫貧致富動力。
“現階段大多數貧困問題,表面看是物質性貧困,其實根本問題在于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精神。”譚勇認為,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
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洋
編輯:鐘笑瑩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