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經過一家餅店,隨手買了一打老婆餅回家。
這種皮酥餡糯的酥餅,既可作主食,又能當茶點,如今幾乎已經成了每個面包店、餅店必備的產品。但我小時候,在梧州城里就沒見過老婆餅。這還要感謝TVB和亞視,20世紀90年代后期,這兩家電視臺拍攝的時裝劇熱播,劇中經常出現男主角們手提一盒老婆餅的鏡頭,頻率直追“燙個面給你吃”。仿佛沒了這盒老婆餅,即便帥如劉德華,都不好意思去見女朋友。 于是老婆餅聲名大噪。一夜之間,梧州城里的面包店、餅店都爭相出售老婆餅,并出現了老公餅、淑女餅等各種款式。但我個人認為,還是甜而不膩的冬瓜糖蓉加糯米粉做餡者最為經典。 直到后來看了《清稗類鈔》的作者徐珂的筆記,才知道清朝的時候,老婆餅就已經出現在廣州,其中尤以“梁廣濟餅店”做得最好。但這則筆記又接著說,“老婆餅”名字的由來,竟然是因為以前有個家伙愛吃這種餅成癮,以至于傾家蕩產成了窮光蛋,最后竟然要把妻子賣掉換錢買餅吃。 徐珂生活的年代與“老婆餅”成名之期相去不遠,想來其所言不假。但好好的一出為女朋友買餅的恩愛秀,突然變成了一部敗家賣妻戲,如此反轉的劇情讓圍觀的吃餅群眾怎么接受得了。 可見,美好的東西編造美好的故事和傳說是世所必然,只因現實太殘酷,不是誰都受得了。| (楊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