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萍)長期以來,農貿市場周邊亂擺亂賣現象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也不利于市民出行和日常生活。盡管相關部門不時進行整治,但很快又死灰復燃,屢治屢現。相關部門和單位建議,要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的長效管理機制,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決市場周邊亂象。 近日,記者先后在南中市場、大東市場走訪發現,市場及周邊環境較以前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在與市場相距不遠的街道上,卻形成了一條“馬路市場”。一些小攤小販將攤點搬到路邊擺賣,人氣旺盛,相比之下市場內顯得有些冷清。大東市場二層的攤位基本空置,鮮有經營者租用,南中市場二層也只有50%的出租率。市場內不少租戶表示,他們每月要按時交納租金,而在市場外擺賣的攤檔則省掉了這部分成本,因此有越來越多入室經營的“正規軍”產生了退租到市場周邊擺賣的想法,不利于市場的規范經營。 有市民反映,市場周邊占道經營產生大量的垃圾、菜渣和污水,嚴重影響市容環境,同時也帶來了車輛亂停放等問題,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影響通行。多年來,我市積極開展市場周邊市容環境整治行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往往難以持久,稍有放松,市場及周邊亂象極易反彈。 市市場建設管理中心南中市場服務站副經理梁于鑫認為,市場亂象出現反彈關鍵還是缺乏有力治理和長效管理機制,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做好規劃,使整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其次,要加強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形成治理合力。再次,要加強宣傳,引導市民不要在市場外購買沒有許可或無合法來源的食品,不亂停亂放,共同維護農貿市場周邊的市容環境和交通秩序。 不少市民建議有關部門借助目前正在開展的環境綜合整治月活動,加強聯動執法,加大市場及周邊環境整治力度,同時適當規劃增加市場、攤位及停車區,積極引導商戶逐步入室經營,讓市場及周邊環境變得整潔、暢通、舒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