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海納百川、力爭上游”凝聚了梧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傳統、精神積淀和價值追求,賦予了梧州新時代新意義新作為,體現了梧州人民開放包容、追求擔當、創新求變的坦蕩胸襟。 踐行新時代梧州精神,關鍵要在“謀”字上下功夫。“謀”就是要統攬全局、顧全大局,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構建梧州經濟社會發展未來。梧州作為廣西的東大門,地理位置優越,市發展改革委將繼續貫徹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東融”決策部署,按照“全面對接大灣區、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經濟帶、建好廣西東大門”總體要求,深入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加強我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牽頭編制和實施好《梧州市西江南岸百里經濟帶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快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發展支持梧州建好廣西東大門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等重大區域性戰略發展規劃,從交通接軌、平臺打造、產業對接、機制銜接、生態協作、服務升級等方面務實推進,實現全方位、高起點、寬領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吸引人才、資本、技術和產業在我市配置,提高我市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工合作水平,努力把梧州打造成為廣西“東融”的樞紐門戶城市。 踐行新時代梧州精神,重點要在“穩”字上要發展。“穩”就是要穩中有進、轉型升級,要以腳踏實地、奮起直追的干勁,推動梧州經濟社會平穩發展。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下行的壓力,市發展改革委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入推進“三年一工程”為主要抓手,加大經濟運行分析與預測力度,不斷為穩定全市經濟發展做出新努力。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狠抓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入庫工作,重點跟進督辦全市“三年一工程”248項重大項目投資和建設。聚焦振興實體經濟,穩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以數字經濟驅動新舊動能轉換,催生新業態新經濟;依托粵桂試驗區綜合性服務業集聚區和梧州港港口物流中心、商貿物流園區、蒼海新區等重點園區,圍繞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商務會展、旅游養生等方面開展招商引資,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活力。 踐行新時代梧州精神,核心要在“合”字上求突破。“合”就是要加快開放、合作共進,搶抓梧州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市發展改革委將繼續牽頭深化與廣州、佛山、肇慶、云浮、茂名等城市合作機制,推動環城高速公路省際通道、粵桂梧云國際農產品商貿園、電競產業園等區域合作項目規劃建設。深入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桂東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基地、大數據產業基地等平臺,實施大數據“聚通用”攻堅行動,重點建設蒼海新區藍光生態大數據科技小鎮,加快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集數據集聚、數據存儲、清洗加工、數據服務等于一體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基地,打造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發展數碼港。 弘揚新時代梧州精神,根本要在“干”字上有擔當。“干”就是要凝心聚力、負重前行,要有牢記使命的忠誠,擔負梧州經濟社會發展重任。市發展改革委干部將繼續發揚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甘于奉獻的精神,積極投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在區域經濟規劃發展上謀篇布局,做好參謀助手;在產業規劃上多維定位,做到站位高遠;在重大項目建設上,做實有效投資;在民生保障上,做好優質服務。 擁抱新時代,履行新使命,大力弘揚“海納百川、力爭上游”新時代梧州精神,是時代的要求,是事業的需要,是干部的擔當。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和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歷史時刻,市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步伐、主動擔當、彰顯作為,不斷凝心聚力謀求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創新業績,共同書寫梧州改革發展新時代的美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