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執法支隊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海納百川、力爭上游”新時代梧州精神既反映了梧州人的精神面貌,也引領著梧州人邁步前進的方向。踐行新時代梧州精神正成為全市的共識和行動,梧州城市管理執法隊伍要學習貫徹新時代梧州精神,在工作中踐行、在思想中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民生連民心,把民生短板補起來,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強烈,民心才能凝聚起來。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部門聯勤聯動,實打實地開展“城市建設提質年”活動,下決心補齊、補好城市市容市貌短板,回應民聲民意,提升城市形象,優化人居環境。市委書記全桂壽、市長李杰云率隊在“城市建設提質年”活動專題調研時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運用百姓視角謀劃城市發展、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讓城市環境更美麗、更宜居,群眾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現代城市處于快速發展變化之中,城市管理矛盾日趨復雜多變,各方利益訴求各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而城市管理執法既是城市管理的第一陣線,又是城市管理的兜底保障防線,這就要求我們城市管理執法者以服務百姓為立足點踐行新時代梧州精神,以敢擔當的勇氣攻克難關,以會擔當的巧勁做好服務,以能擔當的業務水平規范執法,爭當文明城市管理先鋒。 城管人要敢擔當,鼓足干勁,迎難而上,做實市容整治工作。“城市建設提質年”活動開展以來,城管執法隊伍根據市委、市政府提質年活動精神,在城區政府牽頭組織下,聯動各部門,回應群眾的整治呼聲,鼓足干勁奮戰在整治一線,把以往治不了、管不動的硬骨頭一一啃了下來。如長期以來,京梧、新塘沖、新興等周邊“馬路市場”亂象突出,各方關系錯綜復雜,民眾反映強烈。我們城管人面對整治難題,敢于擔當,迎難而上,從治前調查摸排、宣傳發動,到治中高標準、嚴要求,再到治后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變“臟亂差”為“凈暢美”。 城管人要會擔當,使出巧勁,化解矛盾,做穩城管執法工作。市容環境情況是動態發展變化的,因此管理從來都不是一勞永逸的事,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這極大地考驗著城管人會擔當的能力,既要有執法的“嚴”,也要有執法的“巧”。城管人投身市容環境治理的過程中,不蠻干、不瞎干,從紛繁復雜的市容問題中摸出規律,抓住主要矛盾,從問題源頭開始梳理、解決。為了應對午間流動攤販沖線問題,我們積極調配城管執法力量,增設中午班次專職巡查整治;結合街道流動攤販分布特點,我們采取“人巡+車巡”以及“機動巡查+定點值守”的模式;面對不理解的執法相對人,我們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保障執法工作的穩、順、妥。 城管人要能擔當,充滿鉆勁,知行合一,做好城管服務工作。能擔當就要做到心里想事、眼里有活。結合“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支隊加強隊伍建設,定期每個月開展執法業務培訓,培訓涵蓋法律條例學習、典型案例分析、職能職責掌握等各項內容,全隊上下形成深入鉆研、熱烈探討的學習氛圍。在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注重執法實踐,支隊向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注重以傳幫帶的方式培養年輕人,提質整體執法水平。與此同時,支隊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黨性鍛煉、警示教育、道德講堂等方式武裝執法人頭腦,提高思想覺悟,依法執法,嚴明紀律,打造城管“鐵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