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只能貸款不能一次性付款,不加裝配置就不能提車,說好的車價想提價就提價,國產發動機被吹噓成國外進口……這些消費陷阱你可曾遇見?目前正值購車旺季,消費者購車時需多留神,以免掉入商家精心設置的消費陷阱。
強制消費成車行潛規則 “購車必須通過4S店投保車險”“加裝精品,可以安排提前提車”……想必許多車友購車時,不可避免會被銷售顧問提出這樣的要求。 去年7月,車友鄒先生在一家比亞迪4S店訂車,交付定金后才被告知,需要花3000元在店內貼膜才能按時提車,他勉強答應了。然而,到了約定交車時間,銷售顧問再次要求他在店內投保車險,否則不能按時提供車輛。同樣有此遭遇的還有車友錢先生,去年9月中旬,他在某品牌4S店支付了2300元定金購車,可定金一交,銷售顧問就表示,他必須在店內投保車險并在店內購買車輛GPS才能提車。 這類在消費者交付定金后,車商再設置附加條件的情況并不少見。龍先生是汽車行業資深銷售顧問,他表示,當前車市競爭異常激烈,賣裸車的利潤極低,有的車型甚至是虧本出售,因此只能通過捆綁銷售等方式營利。 針對此現象,南寧工商部門有關人士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商家強制消費屬于違法行為。 一次性付款竟不受待見 與房地產開發商優待一次性付款客戶不同,一次性付款購車的客戶是不受經銷商待見的。不少車友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咨詢好車輛底價后銷售顧問會補充說,“這是貸款購車的價格,如果是一次性付款,車價需多加3000元”。有的經銷商甚至強制要求消費者貸款購車。 記者還發現,不少車商設置的收費項目讓人捉磨不透。例如GAP(類似于折損險的一種險種)這一收費項目,記者隨即咨詢了幾名汽車4S店工作人員,他們對此也表示“看不懂”。除了貸款購車時的手續費外,上牌服務費、續保押金、PDI檢測費等也是經銷商常見的收費項目。 除了收取各項費用之外,高額的利息也是經銷商的盈利點。事實上,由于銀行的放貸門檻高、審批時間長,許多車商主推各自品牌旗下金融公司的貸款,收上來的高額利息,車商也能從中分到一杯羹。 虛假宣傳非常普遍 在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大肆吹噓產品的情況十分普遍,殊不知根據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虛假宣傳將會被處以“一賠三”的處罰。 去年12月中旬,車友胡先生到一家自主品牌店看車。銷售顧問介紹,胡先生看的車,發動機是從法國進口的,變速箱是從德國進口的。當時,該店正在舉辦促銷抽獎活動,宣稱交3000元訂車就可以參與抽獎,如果最后不買車,這筆費用也可退回。于是,胡先生現場交付了3000元。但事后他了解到,那款車的發動機并非從法國進口的,而是產自重慶。胡先生要求商家退款,遭到拒絕。 除了對產品不切實際吹噓之外,車商售前承諾售后反悔的情況也十分普遍。針對這些情況,南寧市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在簽訂購車合同時,應把與商家的各項口頭協議全部以文字形式標注在合同上,以免發生糾紛。(據南國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