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紀榮蘭) 又是一年春茶季。春天氣溫相對較低,雨水充沛,茶葉的香氣和滋味都比較好,因此有“明前春茶貴如油”的說法。對此,梧州市的六堡茶企業各顯神通打造高品質春茶產品,茶葉主管部門也加大對茶企、茶園的扶持力度,帶動六堡茶產業的發展。
改善工藝提高茶葉品質
殺青、揉捻、漚堆、發酵、烘焙、略置……是傳統的制茶技藝,對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堡茶制作技藝項目傳承人韋潔群來說,用傳統的技藝才能制出好茶。
近日,在蒼梧縣六堡鎮的塘平村六堡鎮黑石山茶廠內,韋潔群正熟練地揉捻著茶葉。“我們不以產量取勝,我們追求的是純手工制作出來的茶葉,夠精細、品質高。”韋潔群說,黑石山茶廠今年將在六堡鎮的茶葉核心產區,選六個山頭(黑石山、石牛頂、不倚恭州、四柳蘆荻、梧垌大寧、理沖)的茶葉制作特色社前茶,每個山頭的茶葉可以品嘗出不同的韻味。”韋潔群介紹說。據了解,熱衷于黑石山茶廠純手工制作工藝的茶友們對這樣的茶葉充滿期待,已紛紛下訂嘗鮮。
除了在傳統工藝上提高茶葉的品質,也有六堡茶企業利用現代化工藝提高茶葉的生產效率。
在蒼梧縣六堡鎮四柳村,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沁怡合作社生產加工體驗基地成了村里的新“地標”,1000多平方米的新的生產車間內,一條嶄新的大型機械傳統工藝清潔化生產線已調試完畢。

3月13日,在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沁怡合作社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檢查調試新的生產線。 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凡 攝 “這套設備將會在今年制作明前茶的時候大展拳腳,從殺青、揉捻、漚堆、發酵、烘焙……一條流水線作業 ,可同時加工近5000公斤鮮葉,生產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沁怡六堡茶合作社理事長譚愛云介紹說。
對照標準提高茶葉產量
據悉,《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DBS45/057-2018六堡茶(傳統工藝)》(以下簡稱《地方標準》)于2018年12月30日頒布,將于今年6月30日開始實施,標志著六堡茶產業標準體系和食品安全監管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邁向新高度。
據了解,《地方標準》對六堡茶(傳統工藝)的術語、要求、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過程衛生要求等共12項內容作了規定,對茶葉的原料要求、感觀審評、部分品質理化指標等標準做出規范,確保了茶葉產品品質評價、檢測數據的科學性及可操作性等。
“該標準明確了六堡茶(傳統工藝)的定義,基本覆蓋了六堡茶傳統工藝的各個方面,結束了蒼梧縣農家六堡茶一直以來的‘沒有標準化’的歷史,意味著以往被民間俗稱的‘農家茶’從此結束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地位,有了一個正式的名稱。這對梧州市六堡茶產業的規范和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同時還將對擴大傳統工藝六堡茶消費市場及消費人群發揮積極作用。”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黃康青分析道。
黃康青表示,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局將進一步通過引導茶農采用人工除草、物理除蟲、有機種植等綠色防控措施,控制茶樹鮮葉質量。同時,通過《地方標準》統一生產工藝,減少產品差異,提高茶農種植茶葉的產量和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