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去年我們村僅出租村集體林地和魚塘兩項就收入36000多元,超過了脫貧標準,整村退出貧困村行列。”說到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藤縣藤州鎮古達村駐村第一書記鐘勇祥如數家珍。 古達村通過租賃的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是藤縣多舉措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例。在推進脫貧攻堅中,該縣通過盤活集體資產、抱團取暖、龍頭企業帶動,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據悉,截至去年年底,該縣已脫貧的63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3萬元。 近年來,藤縣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用好盤活集體資產和土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增強村黨組織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帶富能力。全縣共重新確權登記村級集體房產6000多平方米、山林田地面積1.02萬畝、集體資金16萬元,清理不規范合同149份,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46多萬元。針對部分村級集體資源空置多年,或出租后經營不善而體現不出價值,該縣成立專業法律工作組,指導各村通過解除合同或回購等方式,重新取得集體資產的經營權,加強經營管理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同心鎮四個村把原已出租的魚塘重新收回,聘請專業團隊自主經營管理,僅靠此項村級集體經濟每年增加收入50多萬元。 同時,該縣發揮合作社等經濟實體的帶動作用,引導村民整合土地、林木、魚塘等資產,折合成股份,并通過村民現金入股,抱團發展規模種養、休閑農家樂等,獲得收益后,按一定比例提留在村,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太平鎮陳垌村依托資源優勢,探索推行“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鼓勵村民集資成立了合作社,創辦礦泉水、酒廠、腐竹廠,實施肉豬養殖項目。目前,該村90%的農戶都入股了合作社,通過集體投資創業,每個村民可獲1.5萬的集體分紅,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達到了5萬元以上。 此外,藤縣利用外出務工人員掌握的技術和資本積累,動員邀請他們回鄉租賃集體資源、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建設“扶貧車間”,帶動村民和村級集體經濟增收。依托龍頭企業帶動,各村以土地、資金入股,共同發展種養殖產業,在集體經濟增收的同時,快速有效地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依托改進傳統產業,在提質增效中增加集體收入。古龍鎮實施八角樹“矮化增產”技改項目,村委會參與項目推進,幫助村民銷售產品,如此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黃群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