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柳雙)3月20日,記者從全市民政工作會議獲悉,去年,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每人每月587元,我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每人每年3853元。較2017年提高15%,超過自治區10%的要求。2018年以來,全市城鄉補助水平穩步提高,分別由月人均346.62元和174.07元提高到420.39元和203.33元,增幅分別達到21%和17%。根據自治區救助局統計數據反饋我市2018年城鄉低保人均補助水平在全區排名前列。
為確保低保制度管理規范、公平公正,市民政部門開展了低保專項治理工作,清退停保不符合低保條件的人員29221人。同時,在全區創新引進第三方免費開展特困人員護理鑒定,引進第三方民政協保員開展救助工作,引進第三方搭建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平臺,有效解決基層“人少、事多、工作經費不足”問題。據統計,2018年1至12月,我市共保障困難群眾256.42萬人次,發放城鄉低保補助金43267.51萬元,城鄉特困救助供養金13184.43萬元,民政醫療救助資金7432.14萬元,民政臨時救助金1506.35萬元,共計65390.43萬元。
根據相關工作計劃,今年市民政部門將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持續提高我市城鄉低保平均補助水平,我市城市低保平均補助水平要達420元/月以上,農村低保平均補助水平要達210元/月以上。同時,健全農村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確保2019年農村低保標準要達到或超過每人每年4300元;城市低保標準要達到或超過每人每月650元。按照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1.3倍落實特困供養人員的基本生活費,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60%、30%的標準分別落實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的照料護理費,有效保障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