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記者 紀榮蘭 通訊員 黃海梅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蒼梧縣人民醫院立刻設立了發熱患者體溫檢測處、預檢分診處、發熱門診,并將內三科(呼吸內科)病房改建為隔離病房。作為隔離病房的“大管家”,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工作的護士長邱娜君,在此次蒼梧縣人民醫院打響的疫情阻擊戰中再次擔起大梁。 2月3日上午,邱娜君一直在隔離病房內忙碌著,查房、打針、輸液、抽血等工作有條不紊。自疫情發生以來,邱娜君和同事們的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許多,“但我們并不覺得很累,能為抗擊疫情盡一份職責,我們很驕傲”。

邱娜君(中)培訓科室人員如何穿脫防護服。 (黃海梅供圖)
邱娜君是一個有著14年黨齡的黨員,2003年她因參加抗擊非典疫情工作,曾獲得梧州市委、市政府頒發的“抗擊非典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當年沒有害怕的概念,現在雖說談不上有很多經驗,但勇氣仍在。疫情當頭,就想著貢獻自己的力量。”邱娜君說。 邱娜君主動放棄春節假期,堅守崗位。醫院里剛開始設立隔離病房時,邱娜君睡覺前,腦子里想的仍是病區布置、應急物品準備、護理團隊工作開展等問題。“時間太緊了,我們都是加班加點地改造隔離病房。” 但最讓邱娜君擔心的,還是醫院缺少有應對經驗的護士,“每天我都不停地在她們耳邊叮囑,每個細小環節都必須保證培訓到位。”邱娜君說,剛開始,個別年輕護士有害怕心理,不敢接近病人。針對這種情況,邱娜君多次對護士們做思想工作,“如果醫務人員都害怕,病人就更加沒有安全感。只要我們按規范做好防護工作,相信大家一定能平安地戰勝疫情”。 經邱娜君鼓勵后,年輕的護士都解除了顧慮,積極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至今為止,隔離病房的14名護士和6名醫生中,沒有一人要求調離科室。當邱娜君在微信群里發出援助武漢疫情請戰書時,所有護士都踴躍報名請戰。 隔離病房的日常工作比較枯燥,被隔離的病人難免緊張不安。邱娜君和同事們在做好日常的治療和護理,盡力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之余,還主動充當起“心理醫生”,安撫患者的情緒。邱娜君經常對患者說:“您不要害怕,安心在這里治療,有什么需要跟我們說就可以了。想吃什么,我們幫您送進來;等驗血結果出來后,我們也會第一時間告訴您……” “取標本有相當大的風險,有些操作需要近距離跟病人接觸,有時病人咳嗽會不慎將唾沫噴到我們的面罩上,但大家都沒有過怨言。”有一次, 邱娜君接待了一名7個月大的患兒。該患兒曾被從武漢回來的親戚抱過,入院時體溫發熱達到了38.8℃。“這個小家伙胖胖的,抽血時很困難,特別是我又帶著手套,摸血管時沒有感覺。為了給孩子抽好血,盡量減少他的痛楚,我是脫了一只手套來進行操作的,幸虧后來檢測出來嬰兒沒事。”說到這里,邱娜君臉上充滿了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