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曾燕 春節前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迅猛,疫情防控阻擊戰迅速打響。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支部黨員踐初心、擔使命,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筑強戰斗堡壘,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充分激發出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技術隊伍在抗擊疫情中的優勢作用。 “關鍵時刻我必須迎難而上” 疫情發生后,市疾控中心黨支部團結帶領中心全體干部職工,義無反顧承擔起疫情信息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流行病學現場調查、搜尋密切接觸者、疫情趨勢研判、防控知識宣傳教育等艱巨任務。在支部班子成員和黨員干部帶領下,疫情防控專業技術人員不分晝夜、連續作戰,通過科學研判、綜合分析、及時協調、密切跟蹤,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筑牢防線。 流行病學現場調查不僅技能專業性強、工作時間不確定性大,風險高、難度和強度大。作為傳染病監測科科長,黃浩在疫情報告、疫情處置、疫情研判等工作中發揮了技術骨干的關鍵作用。“我是一名黨員,責任于心,擔當同行,關鍵時刻我必須迎難而上。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到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時掌握疫情,及時采取行動,不畏懼、不退縮。”疫情發生以來,黃浩一直在“白+黑”的模式中堅守在一線。為了能及時協調、指導各項工作,累了困了他就在辦公室瞇一下,有時一天只能睡兩個小時,以便及時應對工作,大家都笑稱他為“黃鐵人”。 “黃鐵人”并不是個例,疾控中心還有很多“林鐵人”“李鐵人”。黃浩和中心28名工作人員組成疫情報告和疫情處置組,24小時輪班,穿梭在醫院隔離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搜索密切接觸者,是防控疫情的“偵察兵”。 義無反顧投入病毒檢測 調查人員在對病人進行面對面調查時,需要穿著隔離防護服。厚重的防護服穿、脫都極為困難,套在身上又笨重又憋悶,不出半天就累得汗流浹背。市疾控中心疫情處置組隊員24小時在全市范圍奔波,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開展標本采集、轉運樣品、逐一問詢調查病人發病前、后的接觸史,活動軌跡等,一輪下來往往筋疲力盡,回來后還要馬上撰寫一份份調查報告。 關鍵時刻,微生物檢驗科的林宇、譚珍連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主動請纓,她們放棄休假、放棄與家人團聚,義無反顧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中。1月21日凌晨2時48分,實驗室報告檢出1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隨即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梧州市確診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 由于我市疑似病例增多,實驗室檢測任務陡然劇增,但他們沒有一個人畏懼,沒有一個人喊累:即便他們每次做實驗都要到凌晨,即便每次五六個小時的實驗下來,臉上滿是防護服的勒痕和悶出的汗珠,即便每個人都冒著與病毒直接接觸的風險。甚至好幾次在高強度、滿負荷的工作下,剛做完實驗,他們就累癱在座位上,但到下次進實驗室前,他們又都精神抖擻地做好準備,全力以赴投入實驗。 疫情發生以來,無論身處在哪一個崗位,無論接到手的工作任務有多難、有多苦、有多累,市疾控中心黨支部的黨員每時每刻關心的卻只有一件事:當前疫情如何,怎樣做好防控? “我們是共產黨員,也是疾病防控工作者,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線,我們使命必達,義不容辭。”市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江毅表示,面對疫情、面對困難,支部全體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當初入黨的錚錚誓言,宣示了他們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無論除夕夜還是元宵節,無論工作日還是節假日,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們毅然放棄與家人團聚,放棄春節假期,連過年吃的年夜飯都只有一桶泡面;他們無怨無悔,全心全意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因為這是黨和人民交托的重任。市疾控中心黨支部的黨員們始終滿懷著必勝信念,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讓鮮艷的黨旗高高飄揚。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知識 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傳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4.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鐘。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癥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據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