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梧州市,有這樣一位“80后”干部,她從事紀檢監察案件審理工作不到三年時間,就成為人們公認的審理業務能手。她,就是梧州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黎琳。 對政策,她刻苦專研 從事案件審理工作三年多來,黎琳不但熟讀熟記每一部黨紀法規,還對這些黨內法規各個時期的修訂版本都如數家珍。每當有新的法律法規出臺、或修訂,她必第一時間仔細研讀,內化于胸,然后再組織大家學習。 研究各種疑難案件的審理,也是她的一大“愛好”。一研究起來,就會“上癮”,常常忘記了下班時間,晚上七八點鐘才回家,是她的常態。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就立馬向有經驗的同事、或自治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的領導專家請教,不搞清楚絕不罷休。 她的這種刻苦專研的精神,為做好案件審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上半年,她帶領的團隊審理本委立案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17件,全部按時審結。她負責主審的案件審理報告,全市紀檢監察案件審理業務培訓班用來做范文講解,紀檢監察系統審理部門召開疑難復雜留置案件定性量紀分析會也用來作對照參考。 而她自己,也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抽調參與相關專案工作。 對案件,她抽絲剝繭 2019年初夏,黎琳擔任主審,負責對覃某某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進行審理。 該案是從“沙霸”黎某某涉黑涉惡團伙案中深挖出來的腐敗和“保護傘”重要案件,黎琳帶領審理小組提前介入審理,剛開始工作幾天,就遇上了硬骨頭。 覃某某與他人合伙投資開采河砂、種植速生桉,時間跨度長達七年,調查取證沒有取得合伙人之間的任何書面協議,也沒有賬本之類的證據材料。那么,覃某某違紀違法所得的性質、數量如何認定? 有關覃某某案涉案款物的定性處理,關系到“打傘破網”與“打財斷血”能否做到同步推進。對此,黎琳深知責任重大。 她除了認真做好常規閱卷筆錄之外,還專門對一份份訊問、詢問筆錄進行分析比對,將存疑或矛盾之處整理出來,分類列出的問題清單,及時跟專案組溝通,該補證的及時補證,有矛盾的及時排除。這些問題清單,匯總起來有厚厚一大沓。 經過對案件的全面審理,她認為,覃某某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獲利300多萬元的行為,為應該定性為違反廉潔紀律的行為,并向市紀委常委會議做了匯報。市紀委常委會議充分討論后同意了該審理意見。 “黎主任做工作嚴謹細致,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案件順利移送那天,專案組全體人員紛紛向黎琳表示敬意。 僅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監督執紀工作中,黎琳主審、協審的處級干部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就有10件。 對工作,她無私奉獻 黎琳說,2018年是她特別刻骨銘心的年份。 這一年,是市紀委監委合署辦公的第一年。把好職務犯罪案件質量關,直接關系到監察體制改革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成效。 8月底,市紀委領導將市監委辦理的鄧某某、鐘某兩名處級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審理工作交由黎琳負責主審。 這兩起案件的涉案數額特別巨大,而且這兩個同案人都存在與他人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審查的問題,調查取證難度很大。 她帶領審理小組提前介入審理后,發現一些證據不是很理想。證據不足案件就無法定性。對審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都得馬上召集審理小組深入討論。 這段時間,同事們發現她的眼睛有些紅腫,以為她用眼過度,一直提醒她注意休息。誰知道,這背后卻是她作為奶奶最疼愛的孫女,在奶奶病重期間沒能去醫院照顧一天。奶奶去世后,黎琳僅請了三天假回家處理奶奶的后事,就立馬回到留置點投入到案件審理工作中。 經過黎琳和審理小組同志們的艱苦努力,調查階段一些確實有瑕疵的證據均及時得以補證,案件審理終結順利移送審查起訴。(梧州日報通訊員 鄭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