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謝韻 通訊員 黎海平 吳海 鴨腳木蜜是嶺南、閩南地區特有的冬季蜜種,頗受消費者喜愛。萬秀區夏郢鎮是鴨腳木蜜產地之一,今年,當地的冬蜜豐收,但受疫情影響,有7噸的冬蜜滯銷。為了不讓豐產成為蜂農的“甜蜜負擔”,夏郢鎮政府在積極拓寬銷路的同時,也開始謀劃將農副產品品牌化、規模化。 1月中旬,夏郢鎮鎮安村維河組的村民陳海源就開始忙活著收蜂蜜。陳海源養了約300群蜂,今年的冬蜜收成有4噸左右。據了解,目前夏郢鎮約有養蜂農戶350戶,共有養蜂群約2200群,預計冬蜜產量可達50噸。 夏郢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干部聶振林說,由于蜂群不是集體養殖,夏郢鎮蜂蜜產量雖多但分散,往年,蜂農的冬蜜都是自產自銷,少有滯銷的問題。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廣東來本地購買蜂蜜的人少了,購買的量也少了,春節后夏郢鎮滯銷的冬蜜有7噸,涉及100多位蜂農,冬蜜的豐產反而成為蜂農的“甜蜜負擔”。 發布“助農倡議書”動員大家認購、干部職工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做產品宣傳、企業代銷進一步拓寬銷路……近期,夏郢鎮政府積極通過各種方式為蜂農銷售冬蜜。聶振林介紹,眼下,已銷售和達成訂購意向的冬蜜已有3噸,此外,一些企業表示將通過視頻直播帶貨的方式,為蜂農銷售冬蜜。接下來,萬秀區政府還將通過各種渠道,為蜂農解決當地冬蜜滯銷的難題。 除了冬蜜,今年夏郢鎮還有不少農副產品因疫情等原因滯銷。夏郢鎮黨委副書記鐘均水表示,夏郢鎮的農副產品雖然質量佳,但由于沒有形成規模化、品牌化,有的也沒有相關部門的質量證明,銷路難以打開。以冬蜜為例,有企業提出可收購冬蜜,但銷售方必須提供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出具的相關證明。而目前滯銷的冬蜜,主要以散戶養蜂采蜜為主,難以得到企業認同。 為此,鐘均水表示,夏郢鎮今年除了繼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以助力農副產品外銷外,還將通過“西江鄉上”平臺、直播帶貨等新手段推銷當地的特色農副產品。與此同時,他們也將努力引進龍頭企業,把農副產品品牌化、規模化。“通過逐步品牌化,讓本地的農副產品能像夏郢鎮特色農業品牌思委米一樣,有自己的注冊商標,形成自己品牌效應,以此解決農副產品銷路窄等問題。”鐘均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