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林翔 廖子鋒)在集體利益面前,蒙山縣陳塘鎮青州村黨支部書記陸海孫從來只“認錢不認人”。五月農忙稍歇,他又開始找人“吵架”了,為的就是漲價。 “經過開展清理規范土地承包合同工作以后,一畝林地的年租金由原來不到10元提高到30元,并定期遞增,僅今年的固定租金收入就有4.3萬元。”陸海孫說得很實在,“以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少,村干部開展工作沒底氣。現在村集體經濟收入多了,村干部的威信樹起來,帶領群眾脫貧的底氣更足了!” 村集體“有錢辦事”,鄉村振興才有希望。村支書們的體會越來越深。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抓好農村集體經濟承包經營合同清理規范工作,探索建立“1+1”模式激活集體沉睡資源,有力促進了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為農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發展基礎。 “一縣+一團隊”,在保駕護航上發力。我市出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聯系點制度,將清理規范合同列入聯系指導的重點內容,統籌推動14個成員單位下沉一線開展工作,實現市、縣的行政、司法資源有效整合打包。通過安排市直單位與各縣(市、區)黨委相關領導干部組建7個工作團隊,在全市范圍內構建清理規范合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一盤棋”格局。在各團隊的努力下,全市共清點集體經濟承包經營合同2638份,經補充完善條款、撤銷或重簽后,完成清理規范合同1778份,涉及土地、山林等面積43.5萬畝,為相關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263.2萬元。 “一鎮+一小組”,在全面攻堅上發力。在市直單位掛點聯系的基礎上,各縣(市、區)統籌安排轄區部門與鄉鎮結對,負責具體抓好清理規范合同的調查摸底、協商調解、司法援助等相關事宜,共組成58個工作小組,分別對全市943個村(社區)進行攻克,打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堅強后盾。“在組織部門和政法部門的幫助下,我們村集體豹沖山莊500畝林地租賃合同糾紛順利審結,林地承包價格提高后,年均可為村集體帶來2萬元的收入。”岑溪市糯垌鎮塘坪村第一書記唐一志感激地說,“今年,我們的租金投入到竹筍加工項目中,繼續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 “一村+一顧問”,在觸角延伸上發力。我市將鄉鎮法庭、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及黨員律師志愿者納入鎮級攻堅小組,定期進村送政策、講法規,切實解決村干部政策掌握不深、法律知識不健全等問題,實現了行政村法律顧問100%全覆蓋。僅去年以來,全市法律顧問就為各村(社區)清理規范集體合同提供咨詢意見2600多條,審查村集體問題合同1055份,并參與了一系列合同調解和案件判決工作。藤縣采取“鎮村干部+顧問”調解的方式,對不合理、不規范合同進行協調,協商不成的走司法途徑解決,推動相關法律顧問參與現場調解、案件審理,助力清理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租賃合同;蒼梧縣組織法律援助顧問為各村(社區)提供援助服務,使集體經濟租賃收入在2019年達到179.6萬元,增長率185.1%。 “近兩年來,市委組織部牽頭全面審核全市944個村(社區)山林、土地等村級集體資產運作和租賃情況,共排查出不規范、不合理合同2638份,經補充完善條款、撤銷或重簽后,完成清理規范合同1778份,涉及土地、山林等面積43.5萬畝,為相關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263.2萬元。”市委組織部組織一科負責人介紹,今年前四個月,全市944個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500多萬元,有525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已達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