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黃秋蓮 首璋 5月26日,長洲區倒水鎮富萬村村民黎祝安背著手,站在村子游客中心遠眺:村莊青山環抱,禾苗向天邊延展,微風輕拂的連片禾苗,像一張起了褶皺的綠色地毯。 “活了半輩子,從來不敢想象村子有朝一日會變得那么美!”黎祝安說。50多歲的他,見證著富萬村從“農用三輪車都駛不進”的偏僻小鄉村,蛻變成為“小車碰面能會車”的鄉村旅游區。 富萬村發展鄉村旅游有地理優勢:村子距離市區不到20公里,自駕車從市區進村約20分鐘。近年來,長洲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提出“離城不離塵”旅游發展思路。從建設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著手,該區去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兩億多元,打造起一批近郊鄉村旅游點,推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富萬村不負眾望,2017年獲評為自治區生態村、自治區“美麗鄉村”綜合示范點,2018年又將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游區稱號收入囊中,2019年再獲“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示范村稱號,村子的永安屯同時獲評為“綠色村屯”。 
近年來,富萬村積極創建星級鄉村旅游區,村容村貌如今有了大變化、大提升,村民主動維護環境、參與環境治理的意識也增強了。粟楚峰 攝 美麗、綠色、星級,富萬村一時成了“明星村”。富萬小學老校長莫榮林說:“咱村子配得上這些名號。”莫榮林今年72歲了,頭發花白、精神矍鑠,村子的悠悠歲月在他口中成了一段段鄉音、鄉情。 “很久以前,村子有一位姓錢的師爺。錢師爺樂善好施,人們很敬重他,便將他居住的村子命名為錢村。錢村相傳就是富萬村原來的名字……”莫榮林一邊搖著草帽,一邊緩緩說。淳樸的民風,飄蕩在時急時緩的語速中。 老校長說的故事,存活于口口相傳,已難以考究。但“富萬”二字確實承載著千百年來大伙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新時代的富萬村,不僅得‘富口袋’,還要‘富腦袋’。”村黨總支副書記莫森松說。 早年,一位客商相中村子的好生態,流轉近200畝土地,建起規模化的葡萄種植園。塑料薄膜覆蓋的葡萄藤蔓一茬連著一茬,小小藤蔓既孕育著村子產業繁榮發展的好態勢,也激活了村民發展的思路。大伙不僅參與土地流轉,還到種植園務工,在家門口就有了工作。 今年“五一”假期,富萬村日均游客接待峰值約1萬人次。“村子游客多了,鄰里暗暗較勁,比比誰家更美。”黎祝安說。以前,大家亂扔垃圾,門庭雜亂。現在,村子垃圾統一歸集,大家在庭院種樹栽花。“我砍掉自家竹子,還讓出牛欄等土地,為村子修建小廣場出力。”黎祝安笑說,“想想也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