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黃成林)蒙山縣森林覆蓋率達80.45%,有著“天然氧吧”的美稱,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近年來,該縣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采取有力措施,通過“生態產業+扶貧”發展模式,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蒙山縣怡興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榮軍是小有名氣的養蜂大戶。近日,記者見到劉榮軍時,他正站在烈日下,仔細地給貧困戶歐陽波講授養蜂的實用技術。 “怡興養蜂合作社總共帶動70戶貧困戶,他們的蜂種都是我們合作社提供的,有些是免費的,從技術、管理到怎么分蜂、怎么育蜂王‘一條龍’服務……很多貧困戶經過技術培訓后,成功脫貧,有的已在縣城買了房子。”劉榮軍說。 蜜蜂產業是蒙山縣全力打造的新型生態經濟產業,可復制、可推廣是該產業的一大特點。蒙山縣建立“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養蜂。每年舉辦20多期養蜂培訓班,培訓蜂農2200多人,并對貧困戶實施每群蜂獎補300元的扶貧獎補政策。目前,蒙山縣蜂群數量發展到15.3萬群,蜂蜜產量達2200噸,年產值2.3億元。蒙山縣還積極培育蜜源苗木基地,真正做到“生態”“產業”兩手抓。 走進國家扶貧重點龍頭企業廣西華虹蠶絲股份有限公司,我們仿佛回到了前陣子“縣長帶貨”網絡直播時的熱鬧場面,一張張“網紅”輕薄蠶絲被在這里被生產出來。 近年來,蒙山縣傳統的桑蠶產業也逐漸地向生態產業轉型。在華虹公司帶領下,貧困戶不斷優化桑樹和蠶種品種,在全縣范圍內推廣方格簇養殖,從而提升蠶繭的質量,為公司優質生絲生產提供穩定的原料保證。依托蒙山縣這一巨大的原料生產基地,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現有員工700多人,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也吸收更多貧困戶到廠區工作。 華虹公司辦公室主任陽梅介紹,該公司現在有32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他們在這里工作的時限都超過五年以上,逐漸掌握核心的生產工藝。 據了解,重點生態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蒙山縣經濟穩增長起支撐作用。今年前四個月,蒙山縣生產總值完成22.13億元,同比增長2.9%,實現經濟正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0元,同比增長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