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素時錦年紙墨間? ?伊辰相守三十年
2020-07-27 17:01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

■嚴錦輝

(曾任梧州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我的人生旅程,注定留下《梧州日報》的深深印記。

1990年春,我作為一名高校新聞專業的學生迎來實習季,來到了梧州日報社——梧州市小南路71號,那座隱藏在高樓與民宅之間的紅磚小樓。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報社的大門,也是第一次走進媒體之門,在新聞采編實務中尋找和感知或許可能的角色定位。回顧三十年前的那一刻,我欣慰于自己的選擇和被選擇、獲接納、受信任,一直視為職業生涯的開端。

1994年,梧州遭遇特大洪水,次年年初,梧州日報社從各個采編部門中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前線采訪隊,前往受災嚴重的鄉鎮進行災后重建的采訪報道,采訪隊出發前,時任市領導特地到報社為記者們鼓勁。 (資料圖片)

其時,梧州西江大橋建設已到收尾,落成通車在即。滿城百姓對大橋的正式通車可謂翹首以盼。媒體之責,百姓關注便是聚焦所在。在我帶著幾分新奇、幾分虔誠翻閱著一本一本報紙合訂本的時候,報社領導和編輯、記者老師們正在研究組織一項重點報道,全面回顧反映西江大橋建設的不平凡歷程。機緣巧合,兩位實習指導記者老師趙憲、岑小戶承擔了這項任務,我于是便順理成章地參與其中。歷時約兩個月,一次次地奔赴于工地、一批批地訪問工程建設者、一頁頁地記錄市民群眾的激情之言,再經幾易其稿,長篇通訊《跨越西江》終于問世,當時還是四開四版規格的《梧州日報》不惜版面一次性出,全市各界的反響甚為強烈。

我的報人職業歷程就此平靜開啟,仿佛水到渠成,如同日歷又翻過了一頁。三十年斗轉星移,西江梧州段之上已是數座大橋各展雄姿,但每每眺望西江大橋那樸實而偉岸的身姿,心中仍油然能動幾分格外的親切感。

事非經過不知難。回望來時路,我們能體會到每一分收獲都來之不易,也更能深刻感受其意義所在。二三十年間,技術迭代促進了媒體形態的結構性變化,梧州日報社也以數字傳播技術為引領,大踏步融入這股潮流之中,在融合發展中建構起新的形象及其影響力。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感慨于時代發展變遷加速,而不變的是新聞理想的傳承弘揚,是守正創新的堅定執念,是秉筆直書的自覺擔當。遇上可敬可親的師長、同行,是職業歷程之幸、人生之幸,他們的言傳身教讓我受用無窮。日復一日、經年累月,他們用開闊的視野去觀察,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用縝密的思維去思考,用敏捷的反應去行動,收獲了成果,更積累了珍貴的經驗,凝練升華成為職業素養。顯然,由于個性的差異,每個人所確立的標準和所能達到的高度肯定有所不同,但是,追求真相的執著、直面挑戰的勇氣、勇往直前的無畏,是媒體人共同而自覺踐行的職業精神。

盡管歲月的印記終究會隨著歲月流逝而逐漸淡去,但每一段走過的路都充實了你的人生、豐富了你的記憶,經受歲月的淘洗后更顯珍貴,即使塵封也不會忘卻。

《梧州日報》七旬華誕,感慨系之,蕪憶瑣記,是以為念。

編輯:鐘笑瑩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