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蕾蕾
(《西江都市報》編輯)
2010年,我在進入《西江都市報》后接到的首個大型活動的采訪任務,是報道為慶祝《梧州日報》創刊60周年而舉辦的“夢想飛翔”才藝選秀大賽。而從那時起,我的事業夢想也開始“飛翔”。
從記者到編輯,從單一的版面編排到嘗試完成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信息推送,與《西江都市報》共同成長的十年時間里,既充滿挑戰,又處處驚喜。我喜歡挑戰,因它給予了我成長的養分。
2017年6月,梧州日報社啟動“茶船古道尋跡·境外行”系列采訪活動。圖為記者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采訪茶商。 (資料圖片)
《西江都市報》是一份備受讀者喜歡的貼近民生的報紙。而它贏得讀者信賴的背后,是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的創新。其中,報紙版式、內容的創新,留給讀者的觀感應該是最深刻的,帶給編輯的挑戰也是最大的。我的第一次“應戰”,應該是“激戰巴西——2014足球世界杯特刊”的制作。這是我從記者轉到編輯崗位不足一年時接到的任務,而我的體育知識儲備只是“菜鳥”級別。為此,我大量瀏覽體育網站,將每一支球隊的情況細化到球隊信息、歷史成績、前景展望、球隊主帥、核心球員等。最終,《西江都市報》在這一屆的世界杯期間,不僅推出了特刊,而且還保持每天兩個整版的圖文報道,我們除了刊登權威媒體發布的賽場內外的信息,還通過“我和世界杯的故事”這一自創欄目,拉近新聞報道與本地讀者之間的聯系,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如何提升媒體融合的理念與能力,這也成為擺在我們編記人員面前的一道新考題。2018年,又一個挑戰出現在我面前——負責“西江都市報”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作為一名紙媒編輯,要去適應新媒體的傳播規律,確實有點難,因為,這不僅僅是呈現方式的改變,還要從新聞思維上“重新出發”。
2018年9月16日,強臺風“山竹”從廣東登陸,對梧州造成明顯的影響。編輯部決定,在“西江都市報”微信公眾號加推相關信息,對臺風“山竹”進行全方位報道。接到指令后,前方記者馬上開始與各部門進行對接,而我則在后方做好推送的各項準備。編輯稿件、截取網絡素材、編排推送模版……三個小時后,“梧州市民注意!‘山竹’影響梧州的最新最全信息在這里”一文在“西江都市報”微信公眾號發布。報道涉及天氣、客運、學校、路況、供電等方面情況,對受臺風影響的信息可謂“一網打盡”,給讀者帶來及時、準確、全面的新聞報道。
一次次的“應戰”,是對堅守在新聞采編一線的我一次次的鍛煉。“還是要向你壓一下擔子”,這是我常聽領導說起的一句話。起初,這句話給我的是壓力,而現在,它給我更多的是挑戰新任務的動力。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