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吳艷虹 通訊員 張夏) 7月28日,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長洲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任務已全部完成并通過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的驗收,移民住房已全部建設完成,所有搬遷安置移民已全部入住。 長洲水利樞紐淹沒區涉及我市蒼梧縣、藤縣、長洲區和龍圩區共4個縣(區)9個鄉鎮77個村委會934個村民小組,實施階段庫區實際淹沒土地總面積33827.78畝,包括農用地、園地、林地、養殖水面等;施工區涉及我市長洲區和龍圩區共2個區2個鄉鎮8個村委會(社區)71個村民小組(街),施工區占地總面積4688.11畝。 該工程農村移民安置方式主要包括移民搬遷安置和生產安置。移民搬遷安置共2017人,其中,藤縣搬遷安置262人,長洲區搬遷安置1332人,龍圩區搬遷安置423人。移民搬遷安置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兩種方式,集中安置5個安置點共搬遷1880人,分別是長洲區泗恩洲716人、長洲區龍頂山149人、長洲區正陽346人、龍圩區蝴蝶山423人及藤縣托洲246人,此外,分散安置有137人。 長洲區泗恩洲、長洲區龍頂山、長洲區正陽等3個居民安置點、共239戶居民的基礎設施工程由長洲區統一實施建設。龍圩區蝴蝶山居民點安置97戶居民,于2003年12月開工,居民點基礎設施工程由龍圩鎮原所屬轄區蒼梧縣統一實施建設;藤縣托洲居民點安置53戶居民,于2007年1月開工,基礎設施工程由藤縣統一實施建設。以上安置點的移民安置房均采取統一規劃,由移民戶自行建設。 此外,庫區生產安置人口為22303人,施工區生產安置人口為5215人。庫區耕地采取長期補償、非耕地采取一次性補償的方式進行安置;施工區通過新開墾耕地和一次性補償自行安置的方式進行安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