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見習記者 覃慶文 看著梧州城投犀銳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犀銳公司)的公車使用登記表,如果沒有事先的介紹說明,會讓人誤以為那是一份保密任務的行車路線:除了一般的出發地、目的地和用車時間,還登記了行車路線及沿線路燈桿、廣告牌、公交車候車亭、燈箱等是否正常使用的情況。 “外勤的同事每出去一趟,就等于重新檢查途經沿線道路‘四城聯創’的各種路燈桿、廣告牌、圍擋等宣傳設施一次。”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譚旭暉說,“一旦發現有破損情況,就會立即反饋回來,并隨即派出人手更新維修。” 犀銳公司是梧州市的國有企業,在“四城聯創”工作中,主要負責戶外廣告宣傳等工作。作為營造工作氛圍的主體部門,該公司要根據不同時期和不同的檢查項目和主題,相應地拆換不同的宣傳內容。 該公司的“四城聯創”團隊大概有20人,工作面廣,任務繁多。為加大巡查密度,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除了常規的加班加點,作為團隊負責人的譚旭暉創新利用時間的工作方法:團隊全體成員外勤,甚至在上下班途中、買菜逛街的時候,都要隨時注意沿路的廣告牌、圍擋、路燈桿等載體的損耗情況,隨時上報經過的路線和巡查情況。 “這樣一方面加大了巡查力度,加快發現問題和整改問題的速度;另一方面使有限的人力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大大提高創城工作效率。”譚旭暉說。 不僅如此,他還創新了穿街入巷的工作模式,力求把工作細化到一線的每個角落,這也使得他能如數家珍地羅列出全市哪些街區是單行線,哪些地段禁止停車。他的同事莫俊說,這歸功于譚旭暉經常和同事開著摩托車穿街入巷巡查的積累。 莫俊說,譚旭暉凡事沖在一線,直接掌握一線現場的信息。5月的一個晚上,譚旭暉帶領犀銳公司工作人員在三龍大道給路燈桿更換宣傳內容。晚上10點多,家里的孩子發高燒需要去醫院打點滴,接到家人電話后,譚旭暉只是叫家人帶孩子去醫院醫治,而自己一直在現場跟蹤落實工作,直至第二天凌晨一兩點,更換工作全部結束后他才離開現場,去醫院看小孩。 再提起這件事,譚旭暉淡然地說:“那個工作很關鍵,我不在現場看著,心里始終是放不下的,這也是自己的本分和職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