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西江都市報訊 民族資產解凍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詐騙手段,騙子通過編造高額回報的謊言引導受害者“主動”交錢。但就是如此簡單低劣的詐騙手法,竟讓騙子得手數十萬元。近日,藤縣人民法院審結了這樣一起詐騙案件。 從2020年3月份開始,楊某飛購買了手機和香港號碼的SIM卡,在廣西各地通過香港號碼向全國各地不特定人員撥打電話,在通話中假扮海外老人或其代理人,謊稱有大筆“民族資產”善款要發放,要組織一定數量人員繳納8元、16元不等的報名費對被凍結的“民族資產”進行解凍,解凍后每人可獲得數十萬至數百萬不等的善款。通過電話詐騙,楊某飛在半年內收取“報名費”超過40萬元。其中在2020年5月,楊某飛將戶名為王某的銀行卡號給詐騙人員“刀子”(另案處理)用于接收詐騙款。被害人盧某被以“扶貧有功人員、民族資產解凍”等名義詐騙后,組織人員籌款并通過銀行轉賬21萬多元到該賬戶。而勞某紅明知楊某飛進行詐騙,仍在楊某飛每次詐騙后根據楊某飛的指示去銀行取現,并從中獲取10%的資金。 被告人楊某飛、勞某紅收到上述資金后,未向被害人發放“民族資產”,也不再回復被害人。 法院認為,被告人楊某飛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通過撥打電話向不特定的人員實施詐騙,騙取他人財物23萬余元;且明知他人實施電信詐騙犯罪,仍為他人提供銀行賬戶接收詐騙所得資金并幫助取現21萬余元;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勞某紅明知楊某飛實施電信詐騙犯罪,仍幫助其取現,根據《“兩高一部”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以詐騙罪的共犯論處。被告人通過電話詐騙騙取人民幣共計449178元,屬于情節特別嚴重,依法應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被告人對老年人實施詐騙,酌情從重處罰;被告人能如實供述罪行,自愿認罪認罰,依法可從輕處罰。 綜合案情,藤縣人民法院以犯詐騙罪判處楊某飛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以犯詐騙罪判處勞某紅有期徒刑八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八萬元。同時將已凍結的涉案資金依法發還受害人,余下不足支付的,由兩被告人共同退賠。 法官提醒:我國沒有任何官方民族資產解凍類“項目”和“組織”,涉及要給對方錢的問題,一定要加強警惕,切莫相信“天上掉餡餅”。 (溫云蘭 蘇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