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陳翠湖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大自然煥發出勃勃生機,梧州大地處處春意盎然,正是植樹好時節。滿眼綠意鋪設成梧州市生態發展的壯麗畫卷,讓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成為美麗梧州建設的強大支撐。 一直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造林綠化工作。“十三五”期間,我市造林綠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自治區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市場驅動、政策扶持、全民義務植樹的帶動,在全市形成了重視綠化的良好氛圍,全社會植樹造林活動蓬勃開展。五年的時間里,全市森林覆蓋率保持在75%左右,森林蓄積量穩步增長,森林資源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獲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特別是2019年以來,全市實施“美麗梧州”國土綠化提質三年行動,完成以鄉村振興綠色產業、城鄉綠化提升、生態文化建設、主要通道林相改造、重要道路和節點美化、水岸綠化美化“六大行動”為重點的13個工程362個項目,投入資金9億元。每年春季,梧州市各級領導干部堅持帶頭參與植樹,山上造林、山下綠化美化同步推進,在全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春季植樹造林熱潮。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11.92萬畝,義務植樹3364.6萬株,義務植樹940萬人次以上;全市森林面積1400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7000多萬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2000多萬立方米。據統計,2020年全市林業產業總產值709.56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8.8%。如今,從市區到鄉村、從山上到山下,處處可見新種的樹苗,主要街道通道、各個公園綠地、重要景區節點等,也隨處可見新增的綠化項目,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詮釋,是梧州干部群眾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的持續接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座座青山給廣大市民群眾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記者從梧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向優,優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2020年我市優良天數比率為99.5%,排名全區第二,全年僅發生兩天污染天氣。水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優良,“十三五”期間,國控與省控監測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100%,西江-封開城上斷面和潯江-石良角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均與“十二五”末持平。其中,2020年我市國控與省控重要水功能區達標為96%,高于自治區考核要求的92%。天藍水碧、地綠人宜的新畫卷正在梧州大地緩緩展開。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梧州市將繼續抓好“美麗梧州”國土綠化提質三年行動,重點開展國土綠化提質的鄉村振興綠色產業、城鄉綠化提升、生態文化建設、主要通道林相改造、重要道路和節點美化“五大行動”11類工程103個項目,全年計劃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7.9萬畝,持續提升森林資源培育質量和國土綠化水平,夯實鄉村振興綠色家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