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頭條 圖片 本地 時事 原創 直播 專題 愛心 零距離問政 我們相親吧 電子報刊 西江月 網站建設 廣告價目 公告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離網>> 聚焦梧州 >>正文
     
百年小樓,見證烽火歲月丨探訪梧州市42處黨史教育基地系列報道(二)
2021-05-13 11:45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   

每日清晨,裊裊炊煙升起,學校的鈴聲、教堂的鐘聲、鄰里的喧鬧聲準時打破梧州市萬秀區民主路維新里百年巷道的寧靜。這條充滿生活氣息的老街,民國時期曾集府衙、學校、教堂、戲院于一方。透過建筑中存世近百年的鏤花彩窗、水磨青磚、木質趟櫳門等,我們可見當年的繁華和富庶。


在上世紀20年代末,這條窄窄的巷道記錄了廣西早期共產黨員在白色恐怖下不屈不撓的堅持與探索精神。革命薪火,代代相傳,在這條光榮的老街上,一棟百年小樓見證了廣西黨組織披荊斬棘的成長之路。這就是位于維新里東一巷4號的中共廣西特委舊址。

中共廣西特委舊址位于萬秀區民主路維新里東一巷。



1

1繁華老街建組織

作為兩廣咽喉,三江在梧州交匯,衍生了發達的漕運,也帶來了先進的思潮,使梧州素得革命風氣之先。清朝末年,梧州在兩廣率先宣布獨立;大革命時期,廣西最早的革命火種在梧州迸發,紅色的浪潮沿著梧州縱橫交錯的內河網絡,溯江而上傳遍八桂大地。


百年老街維新里的名字,恰恰正是梧州反帝、反封建斗爭歷史的見證。梧州市志辦原主任陳金源表示,維新里取名“維新”,取“棄舊圖新”之意,是為了慶祝清宣統三年(1911年),梧州在兩廣率先宣布獨立而更名。


位于維新里東一巷4號的中共廣西特委舊址,是一間磚木結構的四層樓房。這座百年建筑,見證梧州革命火種迸發,記錄了中共廣西特委和廣西臨時省委領導下的崎嶇發展之路。

中共廣西臨時省委文件


中共梧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杜士勇介紹,僅1926年,中共梧州地委領導群眾開展了援助省港罷工周募捐演出、非基督教運動周、“五卅”慘案周年群眾紀念大會、驅逐封鎖梧州港的英艦、廢除“糞溺捐”、抗議三工人無辜被害等一系列革命斗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極大地推動了梧州和廣西紅色革命的蓬勃發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中共在梧州的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中共梧州地委改為中共廣西地委,轄廣西全省。1928年1月,廣西地委改組為廣西省特委,以適應新的革命形勢需要。同年6月,廣西特委書記朱錫昂到達梧州,租住在今天的民主路維新里東一巷4號三樓,特委機關也設在這里。


4月底,記者走進這棟四層小樓,撥開歷史的迷霧去追尋革命先烈足記,探訪發生在小樓里的往昔歲月。


小樓占地面積109平方米,建筑面積277平方米。其中,三樓面積只有48平方米,左側為朱錫昂的臥室復原,也曾兼作廣西特委秘書處。如今,房里還安放著一男一女的蠟像。男子伏案奮筆,為特委書記朱錫昂;女子站立在旁點燈研墨,為地下黨員宋自潔。原來,當時革命浪潮席卷梧州,反動派為了防范共產黨員,在房門上都貼了“非眷莫問”的字條,不是夫妻的話就難以租到房子。為了掩護革命工作,朱錫昂以商人的身份出現,與宋自潔不得不假扮夫妻租賃房間,但兩人始終保持純潔的革命同志關系。

中共廣西特委舊址秘書處(朱錫昂房間)


就是在這樣一間普通的居民住房里,革命先烈冒著生命危險,建立起組織廣西反帝運動、準備武裝暴動的指揮中心。也是在這里,革命先烈不怕犧牲,在白色恐怖中依然不折不撓開展斗爭,堅持革命。


2

革命何須怕斷頭

“選擇在維新里東一巷4號建立特委機關,也是當時的黨員們總結以往黨組織被反動派破壞的經驗后,逐漸成熟的應對之策。黨員們在這里大隱隱于市,方便隱蔽開展工作;維新里地勢較高,巷道縱橫交錯,可及時觀察到樓下人員進出的狀況,一旦有同志發出警示,很快能把消息傳遞出去。”萬秀區城北街道辦兼職講解員李燦靖說道。


其時白色恐怖籠罩梧州,就連看似隨意擺放的夜燈,都大有用意。李燦靖示意記者把一盞燈放在三樓的窗臺上,樓下遠遠清晰可見,這意味著安全,同志們可以聚集上門開會商量大計;擺放兩盞燈,表示有風險,敵人可能已經發現我們的蹤跡,務必謹慎開展工作;而放上掃帚,則是最危險的提醒信號,敵人已經出現了,同志們務必隱蔽。


值得一提的是,特委舊址還復刻了當時聯絡處的暗格密室設置。黨員以行商老板之名租住于此,白天的身份是商人,晚上關起店門,在密室里通宵達旦地開展文書聯絡等工作。密室門以細繩為引,隱藏在墻面落地貨架背后。一般人若不拿走沉重的擺件,拉開細繩推開書架,根本無法發現這里有一間“密室”。當時的密室全封閉,不透光,雖然內有電報機,但外面無法察覺里面的動靜。

中共廣西特委舊址聯絡處擺設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血腥的屠殺和鎮壓,沒有嚇倒共產黨人。舊址內張貼的革命先烈肖像中,不乏一張張年輕稚嫩的面孔,他們許多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0歲以前:曾任梧州學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共青團梧州地委書記,梧州最早一批共青團員之一的鐘云,犧牲時年僅19歲;因被叛徒出賣,在第二次“清黨”行動中犧牲的覃超容、李素秋、陳麗馨三名年輕女烈士,犧牲時分別只有17歲、18歲、19歲;而朱錫昂、鄧拔奇、董銓漢、雷榮璞(雷經天)、郭金水五名當年中共廣西特委常委,其中有四人早在1928年至1931年間犧牲。


青春年少的他們,凜然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也跨越時空,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后人。


3

紅色基因代代傳

1982年8月,中共廣西特委舊址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經過修葺,中共廣西特委舊址作為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今年開春,有關部門投入資金再次對特委舊址進一步修繕提升,以“修舊如舊”的理念原則,對建筑本體進行維護保養以及內外部環境提升改造,進一步打造“紅色之旅”精品旅游線路。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將利用好中共廣西特委舊址這一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萬秀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這條光榮的老街上,人民沒有忘記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像李燦靖那樣對特委舊址曾經發生的故事如數家珍的人不在少數,而同在維新里的民主路小學更是紅色基因的傳承地,該校少先隊員們向來有著爭當革命基地講解員的傳統。

中共廣西特委舊址二樓展室


“走進一樓大廳,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這幅紅色豐碑墻,象征著革命火種的源遠流長……”在日前的尋訪紅色舊址活動中,民主路小學紅領巾講解員李文捷以稚嫩的聲音,向萬秀區關工委的老黨員們傾情講述著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和革命烈士的歷史事跡。


梧州,正在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編輯:徐慧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留言內容:
 
梧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備08001990號 梧公網安備:45040000045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許可證號: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離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梧州零距離網”的所有作品,任何媒體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梧州零距離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