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 記者 姚藍婷 實習生 覃秀瑩 漫山遍野的綠色掩映著白墻烏瓦,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更添生態觀光的景致……
近年來,蒼梧縣六堡鎮大中村按照“以茶興村、以旅強村、以文厚村”發展思路,圍繞“一茶園一村莊一基地一條河”進行規劃布局,把六堡茶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支柱產業,把該村獨特的茶文化、盤龍文化、茶船古道文化相結合,全力打造“詠茶新村”鄉村振興品牌。
優化人居環境
“這些年的變化真大,尤其是門前道路寬敞了,環境整潔了,泥水路變成了水泥路,出門再也不踩泥了。”大中村盤龍組村民林子寧笑著說:“如今的大中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起了茶葉。好的時候,茶葉鮮葉收購價每公斤就有40元。”由于茶葉賣出好價錢,在這幾年間,林子寧逐漸把自家的茶園從8畝擴大到了30畝。
“以前住黃泥房的時候,我都不敢想象現在的情景。”建新房之前,大中村盤龍組村民潘葵貞一家住在狹窄的黃泥房里。搬進新房后,家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潘葵貞說:“現在,村里所有的房子外墻都是統一色調,還有墻繪。這里有青山綠水,環境好,空氣好,我們非常喜歡這樣的居住環境。現在我和老伴在家照顧孫子,閑時種茶,生活非常舒適安逸。”
點滴變化繪就了美麗鄉村建設圖景。大中村曾因無序發展造成了鄉村環境的臟亂差,“美麗指數”長期墊底。隨著環境整治行動持續推進,大中村及其周邊開啟了“美顏模式”:以前雜草叢生的荒地,以及道路兩旁的雜草雜物、殘垣斷壁都被清理了,騰空出來的空地被用來建設荷花池、體育廣場、龍鱗壩等設施和景觀;在一片新建和改建的“地標”中,一排排布滿茶文化墻繪的民房尤其引人注目;各家各戶民房前的菜園地經過規劃墾種,如今也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以前村民用竹子將自家菜園隨意圍起,顯得十分雜亂。”大中村村支書韋德冰說,現在村里為村民統一搭建起磚砌微菜園,讓它們美觀整潔了不少。
盤活振興資源
大中村處于群山之中,茶園一個接一個,連綿起伏,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的完美結合,更為多領域產業發展注入無限動力。
“現在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到3500多畝,以茶葉為載體,大中村在茶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致力于把大中村打造成一個集體驗旅游、休閑、住宿、餐飲為一體的旅游鄉村。”韋德冰說,去年以來,大中村緊抓六堡特色小鎮建設契機,對村里各個建設節點進行高標準規劃。如今,大中村年接待旅游人數達30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
走進大中村,記者看到,在體育廣場西側,文化長廊工程正在加緊施工;在大中村村委背后,建起了直通山上觀景平臺的棧道;走上山頂,觀景平臺正在加快建設,站在那里,六堡鎮的鄉村美景盡收眼底。韋德冰說,隨著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大中村也要加快構建鄉村文化宣傳陣地,同時謀劃建設一批茶民宿、農家樂和制茶體驗區,豐富鄉村旅游體驗。
2021年春節期間,大中村成為游客出游的網紅打卡地,累計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村民們也在其中謀求商機,分享了發展成果。“來的游客多了,村里一下子熱鬧起來,茶葉都賣出去了。今年春節,我擺攤賣茶葉和飲料,一天的收入就有過千元。”潘葵貞希望大中村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讓茶山唱響致富夢,讓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如今,大中村再次吹響鄉村振興沖鋒號,朝著“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大步奮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