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廠、紡織廠等村辦企業的流水線上,來自當地的群眾正在忙碌;道路筆直,街道整潔,社區文化中心里,不時傳來居民的歡聲笑語……近日,筆者來到岑溪市馬路鎮馬路社區,看到了這樣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
“咯咯咯……”天剛蒙蒙亮,社區居民李堅就起床趕到雞場忙碌。兩年前,他與岑溪市外貿雞場有限公司簽訂養殖古典三黃雞合同。這是一種“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種苗、飼料、技術等由公司提供,出欄時由公司保價回收,“今年,已經出欄4萬羽,預計全年出欄12萬羽,純利潤達到60萬元。”李堅高興地說。
近年來,古典雞已成為岑溪市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位于馬路社區的岑溪市外貿雞場有限公司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采用“企業+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利益共同體模式,把岑溪特色古典雞從分散、小批量、低效益的個體養殖行為轉變為產業化經營。
目前,以馬路社區為核心區的古典雞養殖,已覆蓋該市14個鎮的所有行政村和鄰縣部分區域,年出欄肉雞達2000多萬羽,產業鏈上的農民達31500多人,年產值超10億元,帶動1000多戶農民脫貧致富。
與李堅相鄰數百米,就是廣西傳奇人物莫壽全的家。1952年4月,20歲出頭的馬路團總支書記莫壽全,把6名團員組織起來成立了互助組,這是廣西最早的農業生產互助組之一,也是當時廣西第一批4個農業合作社之一。那一年,合作社收入增長了42%。
“盡管莫老今年5月已經去世,但是他的干勁一直鼓勵著大家。”馬路社區紅太陽順泰桂圓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黎強說。據介紹,該合作社帶動農戶200多人收購加工桂圓肉,培育出的馬路“全興”牌桂圓,并在中國桂圓市場占到半壁江山。
走進今天的馬路社區,當年莫壽全帶領農民闖出的互助合作發展農業生產道路,已經深深影響了村民,敢闖敢為、抱團互助才能成功已成為大家共識。
目前,馬路社區已培育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與全鎮其他村(社區)投資200萬元共同成立了苗圃專業合作社。這些合作社不僅有效地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還帶動大量當地群眾致富。
隨著時代變遷,農民合作社也在不斷更迭和發展,但是這里醞釀的創新精神,永遠激勵著岑溪人在新的時代奮勇向前。這次走進馬路社區看到,除了感受到今昔鄉村巨變外,更是在與企業家和群眾的促膝長談中,看到了他們的昂揚精神面貌,感受他們同舟共濟的團結,以及不獲勝絕不收兵的韌勁。
不忘來時路,才能走好未來路。馬路社區的發展是岑溪人拼搏進取的一個縮影。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岑溪人繼承“敢闖敢冒敢為天下先”的秉性,毫不動搖實施“東融”戰略,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建成更生態宜居、更有吸引力、更具競爭力的桂東南副中心城市而努力。 (覃波)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