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圩區廣平鎮鎮區,穿鎮而過的小河西南側,一座高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這里,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這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上的英雄故事…… 7月8日,穿過龍圩區廣平鎮鎮區的主街道,記者走進一條約2米寬的小巷內,順著石階拾級而上。在大理石鋪設的平臺中間,嶄新的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于眼前,“烈士英靈永垂不朽”8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紀念碑的下方,記述著革命烈士們的事跡: ——1950年8月22日,土匪在廣平區發動反革命暴亂,襲擊廣平區政府和鄉農會,區委書記龐國忠,鄉干部陳楚壁、杜瓊霄(女)、呂泰慶、李陸翹,解放軍戰士邵佩榮、戚文德在戰斗中不幸英勇犧牲。 ——1950年5月3日,稅務干部鈕兆霖、陳贊輝在送稅款途經大坡榴塘峽時,遭到土匪伏擊搶劫稅款,鈕兆霖、陳贊輝與土匪進行搏斗,壯烈犧牲。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廣平籍解放軍戰士李永、周家杰、冀亞金在部隊執行任務時,因公犧牲。 ...... “面對土匪發動的反革命暴亂,曾參加過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的龐國忠帶病率領全體干部奮勇與匪戰斗,由于寡不敵眾,他與其他6名干部和解放軍戰士不幸英勇犧牲了。”廣平鎮政府干部梁善才介紹道,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征糧、剿匪斗爭,再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長眠于碑下的12位烈士中,既有黨員干部,也有解放軍戰士,他們始終懷著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嶄新的烈士紀念碑上,“烈士英靈永垂不朽”8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記者 蒙敏瑩 攝 為紀念革命先烈,自1955年開始,蒼梧縣人民政府、梧州市稅務局、廣平鄉政府(現廣平鎮政府),先后在廣平鎮區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
每年清明前后,廣平鎮政府都會組織干部職工、學生、群眾等,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開展祭掃活動,講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弘揚偉大愛國精神。 2021年6月,廣平鎮革命烈士紀念碑修繕提升工作完成。修繕工程不僅對烈士紀念碑進行了整體提升改造,還改善了周邊環境。當天,當記者站在廣平鎮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方平臺上放眼望去,稻田里一片金黃,經過太陽的照射,稻田猶如一片金黃的海洋。山腳下,民房鱗次櫛比,屋旁樹林掩映。廣平鎮革命烈士紀念碑面朝鎮區巍然聳立著,氣氛莊嚴肅穆,仿佛在堅定地守衛著這里的人們。 廣平鎮黨委書記姚海東表示,紀念碑完成修繕后,廣平鎮政府組織鎮直單位、各村(社區)組織黨員干部到廣平鎮革命烈士紀念碑開展“打卡紅色教育基地”活動,回顧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學習英烈堅守初心使命的奉獻精神,讓廣大干部群眾更加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同時繼續引導黨員干部深入系統學習黨的歷史和黨的創新理論,切實把黨的優良傳統發揚好、傳承好。 距離廣平鎮革命烈士紀念碑約4公里外的平山村,是烈士冀亞金的家鄉。曾任平山村村委主任的陳錦新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平山村榃澇組的青年冀亞金應征入伍,在部隊服役期間冀亞金表現優秀,先后擔任班長和代理副排長職務。在一次抗洪搶險的任務中,冀亞金不幸犧牲,因此,他的名字也刻在了廣平鎮革命烈士紀念碑上。 英雄已逝,精神永續。其后,冀亞金的英雄事跡一直在村民間口口相傳,冀亞金不畏犧牲、甘于奉獻的精神,也成了平山村村民們不斷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經常聽老師說冀亞金的故事,他是我們的驕傲,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多作貢獻,帶領更多村民脫貧致富。”返鄉創業的村民楊建新,將從先烈身上學到的甘于奉獻的精神付諸于實踐。2014年,他在平山村建起了骰子加工就業扶貧車間,吸納了周邊不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前來務工,讓村民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2018年,平山村順利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平山村先后發展起了油茶種植基地和木榨花生油坊。平山村黨支部書記楊健雄說,他將秉承先烈遺志,按照鄉村振興的要求,帶領村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盛夏,長洲區長洲鎮竹灣社區綠意盎然,田野間雞犬相聞,蛙聲一片。7月1日,在竹灣社區15組,長110米的長洲紅色長廊正式對外開放。
因長洲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2002年,梧州市政府將包括竹灣村在內的長洲區8個村劃定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老區村。今年年初,長洲紅色長廊被列入梧州市計劃修繕提升的黨史教育基地名單。據悉,長洲紅色長廊是長洲區繼“三館一基地”、平浪革命老區村后打造的又一個紅色教育文化基地,以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走進長洲紅色長廊,一段段曾經發生在長洲區的紅色歷史、一個個為黨和人民作出過卓越貢獻的長洲籍革命先烈,通過13個板塊里展出的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鮮活地展現了出來。 大革命時期,第六屆農講所招收廣西學員40人,其中包含了李家怡等蒼梧籍學員5人。這5名蒼梧籍農講所學員回鄉后,大力推動農民運動,在當時的蒼梧縣長洲片區播撒下革命火種。在這一時期,來自長洲鎮竹灣村的“李家四群”——李聯群、李立群、李愛群、李省群,參加到了革命洪流中;而長洲鎮楊橋村的關育梧、長洲區平浪村的黎中青,以及“寧死不屈三英烈”的長洲女共產黨員李素秋、胡寶鳳、陳麗卿等,在當時也十分活躍。在當時這個風起云涌的時期,長洲區產生了三個在中共廣西黨史上的第一:中共廣西第一個女黨員李省群,第一個婦女支部中共梧州婦女支部,第一個由黨領導的婦女組織廣西婦女聯合會。 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黨員黎中青(長洲區平浪村人)、陳航、呂集義等人先后到蒼梧國中工作,使校內進步力量得到加強。當時,中共蒼梧縣委根據該校的情況,批準在該校建立黨支部。郭樹霖、梁建清、黎倬章、張攀桂、郭杏珍、郭識嚴等優秀學生光榮入黨。此后,該校黨支部和進步師生在中共蒼梧縣委的直接領導下,到桂西北積極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此外,在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黎偊章、郭樹叢、廖遼等革命先輩聽黨號召、不畏艱險,與敵人斗智斗勇,保衛了一方家園。 走進竹灣社區11組至15組,沿路民居的外墻都刷上了鮮艷的黃色,“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百年征程 風華正茂”等紅色標語被醒目地掛在墻上。
記者參觀長廊時,碰到長地小學副校長郭強,作為來自長地新村的人,他一聽說竹灣社區有個革命基地,便馬上過來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郭強感慨萬千。“我在長廊展示的圖片上,看見了我以前的鄰居郭樹叢。我小時候聽祖輩說過有這么一個人,他家境優越,但是毅然外出參加革命,后來犧牲了。”郭強說,“很多革命先輩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這也正是黨史學習教育要開展下去的原因,能讓學生多去了解、多去感受,讓學生真心熱愛黨、熱愛祖國。” “紅色長廊展示出的革命事跡,就發生長洲島,發生在我們身邊。”長洲區長洲鎮宣傳委員鄧濤說,“為發揮紅色文化滋養后代的作用,進一步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今年5月初,長洲區統籌謀劃在長洲鎮竹灣社區建設革命老區紅色長廊。” 7月1日,長洲紅色長廊正式對外開放。據竹灣社區干部甘廣標介紹,當天上午,長洲鎮機關黨員干部在集中收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直播后,又來到了長洲紅色長廊參觀學習,廣大黨員干部在長廊里回顧黨的光輝歷程,緬懷黨的豐功偉績。當天下午,長洲區竹灣社區“兩委”成員和轄區竹灣小學的師生們也紛紛來到紅色長廊學習黨史。 未來,長洲紅色長廊將發揮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成為梧州市紅色旅游、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又一個打卡點。 5月初,紅色長廊啟動建設后,竹灣社區便積極發動群眾開展周邊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自整治提升工作開展以來,村民們熱情高漲,不僅積極投工投勞,還主動配合‘三清三拆’行動。”竹灣社區黨委書記黎先志表示。
“長洲紅色長廊的建設,有效推動了竹灣社區的鄉村建設,使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提升。”長洲鎮黨委書記劉堅說。如今,竹灣社區筑起了高高的防洪堤,地面干凈整潔,夜晚燈火通明。晚飯過后,許多村民都喜歡沿著防洪堤走一走,觀賞一下對岸美景。大家走累了,就到長廊里坐一坐,聊一聊。 近年來,竹灣社區居委會和各居民小組集體經濟發展速度持續加快。如今走進竹灣社區,幾乎每家每戶的門前都停放有小車;紅色長廊的盡頭,新的便民停車場正在施工建設。不久后,一片新的荷花池也將出現在長廊旁邊…… 紅色長廊,不僅成為當地居民的精神家園,更成為一個令人向往的田園美景、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中心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