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福利在线_xxxx影院_毛片网站免费_777sesese

續寫“彝海結盟”新傳奇
2021-08-03 10:35

仲夏時節,記者尋訪了“彝海結盟”圣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此時,距離劉伯承與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已經過去了整整86周年。

1935年5月22日,時任紅軍總參謀長兼先遣軍司令員劉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頭人小葉丹以水代酒,“彝海結盟”。此后,彝族同胞護送紅軍歷經七天七夜通過彝區,為紅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贏得了寶貴時間。紅軍在彝區播下了革命火種,幫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裝——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

回望流年,硝煙遠去,紅色革命精神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扎根、生長、傳承,鼓舞一代又一代涼山兒女續寫新時代的“彝海結盟”。

天地為證盟約友好

1935年5月,紅軍長征來到冕寧縣瀘沽鎮時,要強渡大渡河北上,有兩條路線可供選擇。

一條是從瀘沽經過越西,到達漢源縣大樹堡大渡河邊,另一條是從瀘沽到冕寧縣城,經大橋鎮、彝海、拖烏,再到石棉縣安順場大渡河邊。

第一條路有國民黨重兵把守;第二條路國民黨軍隊兵力薄弱。紅軍選擇了第二條行軍路線。但是這條路也有不少困難,一是羊腸小道路難行,二是由于地方軍閥對民族地區的長期壓制,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因此,能否處理好與行軍路線沿途彝族同胞的關系,關系到紅軍能否順利通過彝區。

昔日彝海村。

5月21日凌晨1時,時任紅軍總參謀長兼先遣軍司令員劉伯承率先遣隊紅一師到達冕寧縣城,進入大涼山拖烏彝族聚居地區。

5月22日,結盟儀式在彝海邊進行。按照彝族禮儀,人們殺了一只大紅公雞,卻沒有找到酒。劉伯承說只要兄弟有誠意,就以水代酒。

當天晚上,劉伯承把一面寫著“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紅旗贈給小葉丹,任命小葉丹為支隊長,他的弟弟果基爾拉為副支隊長,一批彝族青年參加了紅軍。

第二天,小葉丹親自帶路,護送紅軍安全走出彝民區。紅軍后續部隊沿著“彝海結盟”這條民族團結之路,迅速搶渡大渡河,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

紅色火種代代相傳

“1935年5月23日,紅軍在冕寧文廟舉行了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有彝漢群眾千余人參加。”彝海結盟紀念地講解員鄧梅介紹道,大會上宣布成立冕寧縣抗捐軍,同時中央決定在冕寧、越西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當晚,毛澤東同志接見了彝族代表果基列達。這里也成了冕寧最早設立的紅色革命地標——冕寧紅軍長征紀念館。

冕寧縣城廂鎮東街8號,就是冕寧紅軍長征紀念館所在地了。1965年辟為紅軍長征紀念館,至今仍保留了當年毛澤東同志接見彝族代表和地下黨代表的廳堂布局原貌,并陳列文獻、文物、圖片近200件。

在館內展出的文物中,有紅軍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第一次提出了“紅軍萬里長征”。從此,“長征”一詞從冕寧傳遍涼山,傳遍全國乃至全世界。

2005年7月,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位于彝海邊的彝海結盟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館內陳列文物200余件。

彝海結盟紀念館館長沙馬依姑,是彝海結盟見證人之一沙馬爾各之孫,工作35年來,見證了彝海結盟的故事代代傳頌。

跨越山海涼山巨變

冕寧縣彝海鎮彝海村作為“彝海結盟”發生地,革命先輩在這里留下了許多紅色足跡,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紅色經典景區。

彝海風景區,已完成國家AAAA級景區創建,取得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全國經典紅色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

如今,彝海鎮彝海村發展成了“結盟新寨”,續寫出新時代“彝海結盟”。

今日“結盟新寨”。

彝海村幅員面積80.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1105戶、4626人。這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對口援建貧困村。村委會副主任毛金全介紹,脫貧攻堅期間,戰略支援部隊幫扶1350萬元,以“紅軍樹、結盟泉”為中心規劃布局,新建安居房、衛生室、幼兒園、農民夜校、產業園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現年20歲的吉克爾者,是彝海村曾經的貧困戶。2017年,他家告別了土坯房,搬進了新居。“我在彝海景區工作,就在家門口掙錢。”吉克爾者感恩國家的好政策,表示能在結盟圣地為游客服務很光榮、很自豪。


1  2  


編輯:陳虹熹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我也來說兩句 0條評論 | 查看評論
 
 
會員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