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緊扣中心服務大局抓黨建,持續實施“黨的建設創新工程”,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實現黨建與發展同頻共振、互促雙贏,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梧州新篇章提供強有力保障。
以黨建引領促高質量發展
走進梧州金升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高速運轉,到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只要我們有需求,工業振興特派員馬上上門幫忙協調,解除后顧之憂,讓我們可以一心一意提效能、謀發展。”公司負責人說。
今年,我市落實工業特派員服務企業制度,選派近百名優秀干部擔任工業振興特派員,進園區、入企業開展駐點服務活動,當好企業的“服務員”、項目的“施工員”、政策的“宣傳員”。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黨建引領與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堅持把引領發展、服務發展、保障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突破點和著力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
——注重把工業振興作為引領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市把最優秀、最能克難攻堅的干部選配到產業園區、經濟部門領導班子,選派優秀干部擔任工業振興特派員,開展產業人才專項招引計劃,引進200多名高層次(緊缺)產業人才,推動干部人才資源集聚到工業一線,助推工業振興。今年上半年,我市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7.5%、增長19.6%,排在全區前列,工業投資累計完成168億元,位列全區第1位。
——注重把疫情防控作為引領發展的頭等大事。去年以來,我市創新“單位到社區、支部進小區、黨員包樓棟”做法,推動3600多名第一書記、駐村隊員幫助園區企業下鄉進村招工,建立防控一線“提拔一批、發展一批、表彰一批”機制,激勵5300多個黨組織、4萬多名黨員干部參與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創下“雙清零一不增”等7個全區最早。
——注重把“東融”開放作為引領發展的生動實踐。我市深入實施組織工作“東融”計劃,推進交界地、職能部門、產業園區、重點項目與粵港澳大灣區基層黨組織聯建共建,每年將60%以上異地培訓安排在大灣區舉辦,出臺人才工作“東融”若干措施;深入開展“對標先進、又好又快”活動,從辦事效率、步驟程序、材料數量、所經部門、群眾滿意等方面,倒逼各單位對標大灣區等先進地區,推動843項審批事項達到大灣區水平,200多項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注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引領發展的廣闊舞臺。我市全面推進村級黨組織書記“一肩挑”,選優配強駐村工作隊員,出臺發展集體經濟七條措施、實施“四大突破”行動,推動實現2020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08億元,較2017年增長3.28倍,100%行政村集體年收入達到5萬元、近1/3超10萬元;創新單位聯系貧困村、黨員干部聯系貧困戶“雙聯系”機制,助推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當前,深入實施黨建促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提升工程,大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以黨建創新提升治理效能
“以前小區又臟又亂,現在有了‘主心骨’,管理有序了,環境越來越美。”家住長洲區盤龍城小區的何柳仙說。為解決小區長期存在的問題,大塘街道黨工委、京梧社區黨委指導和參與成立盤龍城片區黨支部,健全“片區黨支部+小區物管會+物業公司+黨員中心戶+樓棟長”的小區組織管理體系,推動小區由“臟亂無序”到“文明有序”的美麗蛻變。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牢大抓基層導向,堅持以黨建創新引領基層治理,成功探索打造“雙報到”“美好社區”“街長制”“支部建在小區上”“鄰里黨建”等一大批黨建創新品牌,“街長制”作為9個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區推廣,我市成為廣西三個“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市”之一。
——在城市,以“鄰里黨建”模式推進網格黨建、小區黨建、業委會黨建、物業黨建“四位一體”建設,推動全市597個居民小區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探索建立“五長黨員”“鄰里幫幫團”“時間銀行”等40多項黨員聯系服務居民長效機制,推動2400多個黨支部、3萬多名黨員到社區報到并常態化開展服務活動;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社區的“智慧社區”信息服務平臺,按照“15分鐘服務圈”布局打造五級黨群服務中心1426個;增設“四點半課堂”“童趣樂園”“紅色書吧”等鄰里活動場所1128個,探索“五有四管”模式推動全市98%以上的無物業管理小區實現有效管理。通過持續強化區域黨建、完善治理服務、加強基礎保障,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作用不斷突顯,探索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城市基層“微治理”的有效路徑。
——在農村,出臺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健全村干部隊伍選拔、培養、管理、使用機制,每個村按1:1比例儲備村級后備人才,村黨組織書記中致富帶頭人占比32.3%,推動新一屆“兩委”班子年齡、性別、學歷等結構指標創歷史新高。我市還率先在全區建成首個市級農村智慧黨建平臺,開創黨建促鄉村振興、農村基層治理的信息化新模式,開展村級服務場所三年提升行動,100%完成村級服務場所規范化建設,深化星級黨組織管理,現有星級黨組織420個。
此外,我市深入推進“黨組織全域覆蓋”行動,積極發展“兩新”組織黨組織,推動全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覆蓋率分別達91.09%、95.17%,創新推進中小學校“五好聯創”、公立醫院“三強三促”、國企黨建三年提升行動等,推動各領域黨建全面提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新增基層黨組織2184個,6483個黨支部全面過硬。
以黨建保障激發擔當動力“以前做事總害怕做多錯多,有了這份容錯糾錯正負面清單,我們就多了一份‘保障’,今后可以放開手腳大膽試大膽闖了。”去年,市委出臺《關于推進作風興市的實施意見》,在全市各級各部門干部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當前,我市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突破發展的關鍵階段,尤其需要全市廣大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轉變工作作風,解放思
想、開拓創新,敢闖敢試、主動作為。”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實施意見》建立了容錯糾錯正負面清單,既為敢于擔當作為、勇于改革創新的干部鼓勁撐腰,又對當官不為、害怕擔責的干部嚴肅問責提供依據。
為更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我市突出“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用人導向,出臺激勵干部在中心工作一線擔當作為等8個制度文件,制定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獎勵辦法,一大批“力爭上游”好集體好干部涌現出來。近年來,先后選樹宣傳10個“力爭上游好集體”、159名“力爭上游好干部”,2017年以來提拔重用的420名干部中,有273名來自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一線,占提拔總數的65%。
為全方位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我市大力實施“梧桐英才計劃”引才、依托“人才飛地”引智、推行“人才+項目”引產業,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地的高校、企業設立引才工作站,與智聯招聘、南創中心等機構合作,2017年以來累計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400多名、醫療衛生人才9600多名、教育人才6000多名;灣區院士教授、高層次人才累計來梧開展智力服務100多批次;引進梧州欣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斯比特科技有限公司等15個人才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0億元。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才能使黨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有力有效糾“四風”樹新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做深做實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不斷實現“三不”一體推進戰略目標,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