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今年以來,市檔案館通過建立專題檔案數據庫,切實解決群眾檔案利用的難點、痛點問題,提升檔案利用服務質效,不斷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向深入。 長期以來,我市各類民生檔案處于分散保管狀態,不同部門之間檔案信息關聯性差、集成度低,導致群眾查檔多次跑、反復跑。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檔案館聚焦民生檔案“全市通辦”“一網通辦”,通過整合資源及建立全市專題檔案目錄數據中心等形式,推進檔案館公共服務高效化、便捷化。 市檔案館聯合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對1957年至2016年全市退役軍人的個人材料、轉遞登記、士兵名冊等1863卷檔案進行整合和數字化,建立退役軍人檔案專題數據庫。檔案保管和日常查找利用由市檔案館負責辦理,檔案轉遞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辦理,數據資源雙方共享,保證了退役軍人檔案的安全保管和高效利用。該管理模式已在全區推廣。 針對全市婚姻檔案分散保管,群眾查檔多頭跑的實際情況,市檔案館對自身以及萬秀區檔案館、長洲區檔案館的婚姻檔案全文數據和目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匯總,建成全市婚姻檔案專題數據庫。數據庫匯總了1953年至2017年結婚、離婚、補辦、撤銷登記4類共18.3萬卷檔案,涉外婚姻檔案2864卷。群眾在全市任何一家綜合檔案館都可以查到相關婚姻檔案,實現了“一站式”查檔。 在職工檔案方面,市檔案館將分散保存在市檔案館、市人社局等單位的下崗企業職工、退休職工、失業職工、已故職工的檔案目錄數據進行系統收集、分類,建立全市職工檔案目錄數據庫和數據中心,共收錄全市上述職工檔案13.1萬卷,可為群眾提供精準便捷的查檔服務。 此外,市檔案館嚴格落實各項便民措施和服務承諾,完善查檔首問負責制,設置便捷、快速、優質、高效查檔服務“綠色通道”,簡化查檔手續,提供延時查檔、預約查檔、信函查檔服務,落實“暖心查檔+電子查檔+免費查檔”各項服務措施;實施每周六輪流值班制度,為工作日無法到館查檔調檔的企業、外出務工人員、異地查檔人員提供便利;提供人性化服務,在檔案閱覽室添置老花鏡和放大鏡,配備電腦、查檔指南,真正做到便捷簡約、便民利民,讓群眾查檔省心、省時、省力。 (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