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評論員 支撐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靠項目、根本在項目。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受大環境影響,我市經濟增速有所下滑,“十三五”時期GDP年均增速5.4%,低于全區0.7個百分點,GDP總量從第5位退至第9位,這背后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減少。由此可見,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引擎,沒有項目就沒有一切。但項目從謀劃、上馬、建設到最終建成并投入使用,發揮效益,并不是一蹴而就、喊喊口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各個環節所涉及的部門單位、干部職工都全力以赴抓項目、心無旁騖謀發展、腳踏實地干實事,以動真碰硬的勇氣去破解各項難題,才能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掀起項目建設新熱潮,再創項目建設新業績。 正是因為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當前全區上下抓項目的勁頭很足。今年前三季度,全區14個地級市固投增速超過10%有11個,增速超過20%的有7個,工業投資增速超40%的有6個。這些數據表明,目前梧州市面臨的區域間競爭形勢和政策環境都十分嚴峻,由不得我們緩一緩、慢下來,必須鼓足干勁、快馬加鞭、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全面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天天抓項目、月月上項目、年年成項目”的良好局面,在全區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中搶占先機、爭取主動。 也正因如此,市委書記蔣連生在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暨作風建設會議上強調,必須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投入意識、發展意識,必須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主動出擊,迅速行動,在選項目、跑項目、爭項目、引項目上下功夫,以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能力和水平。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必須有強烈的擔當意識。項目來之不易,它不是天上掉餡餅,需要廣大干部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才能上馬立項,進入建設階段。而項目的建設過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必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難題,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廣大干部對項目建設多關注,積極主動與項目方、施工方多溝通交流,主動俯下身子深入項目建設現場“上門服務”,以最高的效率、最強的擔當理直氣壯為其解決困難。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必須有優良的營商環境。項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抓項目、推項目必須拎住牛鼻子,突出重點、扭住關鍵,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項目服務上提質增效,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突破發展。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現有企業才能留得住、長得大、發展得好,外來企業才能進得來、有發展、創業興業,而我們的項目也才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必須有完善的工作機制。機制活則全盤活,機制順項目推進才會順。近段時間,我市不僅成立了工業振興、靶向招商、梧州港建設以及數字經濟等8個指揮部,還成立了工作專班,跟蹤掌握了解項目推進的最新動態及存在問題,目的都是為了促進項目按期開工、如期竣工。我們各級各部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項目產出”的良性循環帶來保障,確保項目能夠快建設、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 |